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生氣惹來一身病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秘書長, 從事《黃帝內經》的教學、科研與臨床研究20餘年

很多人聽過“百病生於氣”這句古話, 並以此告誡自己要少生氣。 這種理解有一定的道理, 但不全面。

“百病生於氣”出自《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 這裡的“氣”本義指人體“氣機”, 具體來說有9種狀態, 分別是“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勞則氣耗, 寒則氣收, 炅則氣泄, 驚則氣亂, 思則氣結”, 總稱“九氣為病”。 其中, “怒”排在第一位, 對人體氣機的影響最大, 從這個角度來說,

很多疾病的發生確實與生氣有關。

怒有兩種, 一種是大怒, 另一種是鬱怒。 “怒則氣逆, 甚則嘔血及饗泄, 故氣上矣”。 大怒可導致肝氣橫逆, 氣體恣意亂行, 嚴重時導致氣血上逆。 有人生氣後, 滿面漲紅, 雙目紅赤, 甚至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 就是大怒了。 大怒時, 氣血鬱積於頭部, 可導致腦卒中;侵犯到胃部, 可導致打嗝、呃逆、吃不下飯等症狀, 甚至嘔血;如果去“欺負”脾臟, 可導致泄瀉。

鬱怒則是一種發不出的怒, 也就是生悶氣, 經常發生在性格內向的人身上。 這容易使肝氣鬱積不能疏泄, 導致長期、慢性的身體損傷, 如月經不調、肝病等。

人們最好遠離怒氣, 老年人尤其不要發怒, 否則容易出現心腦血管意外的病症, 如腦卒中、心肌梗死等。

特別是在陽氣升發的春、夏季節, 人們更要注意制怒, 否則怒氣容易逼陽上越, 誘發疾病。 遇到正在發怒的人, 可以用“恐勝怒”、“喜解怒”等方法防止怒氣傷身, 比如給生悶氣的人講個笑話、看場喜劇電影等。

愛生氣的人可以在飲食上有所選擇, 多吃一些有助疏肝氣的綠色蔬菜、水果, 如綠豆芽、芹菜、白菜、李子、青梅等;以及能去火的苦味食物, 如苦瓜、苦菜、苦丁茶等。 另外, 可以經常到郊外活動一下, 如踏青、爬山等。 最重要的是, 要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用《黃帝內經》所說的“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勉勵自己, 遇事寬容、豁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