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室性早搏房早搏
問題 【心臟病】 【歸檔】 14年12月08日

室性早搏房早搏

問題描述 患有高血壓和頻發性室性早博,以2年半有餘。現正在服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倍他樂克)25毫克每次半片,以服用兩年半了,但還是會經常復發。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那個嚴重,室性早搏需要怎麼治療
網友回答
2014年12月08日 09:41

無任何症狀的正常人的室性期前收縮,甚至R on T現象,也都可能是功能性的,不一定導致嚴重後果.反之,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發生的室性期前收縮,多為器質性.可在病因治療的同時,根據臨床的綜合分析.選用以下藥物:偶發的,無症狀一般不需特別處理,頻發,症狀明顯者可選用普萘洛爾10-20mg口服,3/d. 美西律,苯妥英鈉等.

2014年12月08日 09:41

一般來說,室早更容易發生惡性心律失常,但不是所有的室早都嚴重。正常人與各種心臟病均可發生室早。正常人發生室早的機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手術和左室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機械、電、化學性刺激而發生室早。洋地黃、奎尼丁、三環抗抑鬱藥中毒發生嚴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早出現。電解質紊亂、精神不安、過量煙、酒、咖啡亦能誘發室早。室早常見於冠心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與二尖瓣脫垂病人。無器質性心臟病室早不會增加此類病人發生心臟性死亡的危險性,如無明顯症狀,不必使用藥物治療。如病人症狀明顯,治療應以消除症狀為目的。減輕病人顧慮與不安,避免誘發因素,如吸煙、咖啡、應激等。藥物宜選用β阻滯劑或美西律,儘量避免應用IC、H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二尖瓣脫垂病人發生室早,仍遵循上述處理原則。如病人合併二尖瓣返流及心電圖異常表現,發生室早時有較高的危險性,應首先給予β阻滯劑,無效時始改用I類藥物。二、急性心肌缺血在急性心肌梗塞發病的頭24小時內,病人有很高的原發性心室顫動的發生率。過去認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室早是出現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特別是在出現以下情況時:頻發性室早(超過5次/min);多源(形)性室早;成對或連續出現的室早;室早落在前一個心搏的T波上(R—on—T)。因而主張所有病人均應預防性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首選藥物為靜注利多卡因(50~100mg,並持續滴注每分鐘2~4mg)。無效時改用靜注普魯卡因胺(速度為每5分鐘100mg,總量500~750mg),並繼續靜脈滴注(每分鐘2~6mg)。近年研究發現,半數發生心室顫動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事先並無室早出現;相反地,半數發生室早的病人,以後亦未出現心室顫動。自從應用電複律成功治療原發性心室顫動後,預防性應用利多卡因並未能進一步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住院病死率。因此,對於利多卡因預防性應用應作個體化考慮,僅對早期出現以上類型室早的病例始予使用。當病人合併心力衰竭、低血壓時,應減少利多卡因的劑量。室早發生於其他急性暫時性心肌缺血狀態,如變異型心絞痛、溶栓治療、經皮穿刺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後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可應用靜脈注射利多卡因或普魯卡因胺。急性肺水腫或嚴重心力衰竭併發室早,治療應針對改善血流動力學障礙。三、慢性心臟病變心肌梗塞後或心肌病病人併發室早,有較高的心臟性猝死發生率,特別當同時存在左室射血分數明顯減少,心臟性猝死的危險性將大大增加。研究表明,應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心肌梗塞後室早,猝死與心血管總死亡率反而顯著增加。原因是這些抗心律失常藥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應當避免應用I類藥物治療心肌梗塞後室早。β阻滯劑雖然對室早的療效不顯著,但能降低心肌梗塞後猝死發生率。胺碘酮對抑制室早很有效,但應注意可能發生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