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心理健康偏執精神障礙治療
問題 【精神障礙】 【歸檔】 15年12月21日

偏執精神障礙治療

問題描述 偏執精神障礙治療偏執精神障礙治療?我朋友家的孩子從小就很淘氣而且還非常的不聽話總是跟大人唱反調你說東他偏說西還非常的固執大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大家都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改變可是現在大了也沒有見好怎麼回事?偏執性精神障礙應該注意些什麼?
網友回答
2015年12月21日 18:10

偏執精神障礙治療建議:偏執性精神障礙的治療 1.病因治療 積極治療原發軀體疾病,在大多數病例中在採取相應的病因療法後精神障礙可得到緩解。如積極尋找引起貧血的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繼發性貧血首先在於預防和去除病因,不論原發或繼發貧血都要預防和控制感染及防止出血,注意改善飲食,給予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飲食,適度注意休息,減少機體的消耗。給予 含鐵製劑及多種維生素治療,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維生素C、葉酸、肝精等。可根據情況給予輸血或止血,可應用激素治療。溶血性貧血 早期換血可望避免發生嚴重神經精神症狀。同時要防止和祛除可能誘發溶血的因素,如某些藥物等;G6PD缺乏症的患者避免食用蠶豆。同時,要進行軀體支持療 法,如補充營養水分,糾正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紊亂,保持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給予大量維生素及神經營養物質,以促進腦細胞功能的恢復,如給予谷氨酸、三磷腺苷 (三磷酸腺苷)、輔酶A、煙酸等。尤其治療巨幼細胞貧血時,要補充維生素B12及葉酸。在惡性貧血或胃切除後的病人需長期接受維持治療,有神經系統症狀者 劑量要大。但補充葉酸可導致維生素B12的缺乏,此時患者血象可一過性改善,但中樞神經症狀卻仍存在或繼續加重,故應用葉酸前要排除維生素B12缺乏的可 能。

2015年12月21日 18:10

偏執精神障礙治療建議:精神分裂症偏執型有時需要與偏執狂和偏執性精神病相鑒別。後兩者都是在不健全人格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而發生的。這類病人多具有特殊的性格缺陷,表現為主觀、固執、敏感、多疑、自尊心強、自我中心和自命不凡的特點,尤其在偏執狂更為突出。

2015年12月21日 18:10

偏執精神障礙治療建議:這種病通常需要採取中藥加心理治療的方法才能有效精神障礙最需要的就是心理上的治療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徹底的治療偏執性精神障礙多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儘量的不要刺激孩子

2015年12月21日 18:10

偏執精神障礙治療 2.控制精神症狀 由於精神障礙的存在會影響各類貧血的治療,故在治療開始須同時應用相應精神藥物以對症治療是十分必要的。精神藥物治療原則與功能性精神疾病不同,①劑量宜小;②充分考慮藥物的副反應和禁忌證,選用同類藥品中副反應較少者;③精神症狀緩解後即應停藥。 應選用能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狀、副作用小的短效藥物,且用量宜小。對伴有幻覺、妄想及興奮不安的患者應採用奮乃靜(trilafon)、舒必利 (sulpiride)或利培酮(利呱利酮,risperdal)等藥物治療。對處於抑鬱、焦慮狀態的患者可服用小劑量抗抑鬱劑,以毒副作用較小的新型抗抑鬱藥氟西汀(fluoxetine)、帕羅西汀(paroxetine)、文法拉辛(萬拉法新)和抗焦慮藥如蘿拉西泮(lorazepam)、丁螺環酮 (buspirone)等為宜。對有意識障礙的病人,應慎用或禁用催眠藥及抗

2015年12月21日 18:10

偏執精神障礙治療 精神病藥物,以免導致意識障礙的加劇。對出現腦衰弱綜合征的病人可給予有振奮作用的藥物,如舒必利(sulpiride)、奮乃靜等。對失眠患者可給予易於排泄,且毒副作用小的催眠劑,如唑吡坦(zolpidem)或佐匹克隆(zopiclone)等。 3.心理治療 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不應忽視心理治療。如支持性心理治療,即針對患者的病情和顧慮進行耐心解釋,勸慰和鼓勵,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和疑慮。要對患者貼和照顧,建立融洽的醫患關係,以保障治療的順利進行。認知療法,即加強病人對自己疾病的認識,消除不適當的猜測,樹立信心,積極配合各項治療計畫。心 理治療在早期合併應用時可減少智慧障礙和人格改變的發生率,於清漢(1995)報導一組對照研究中,合併心理治療組,精神障礙的緩解率為75.9%,遺留人格改變者為5.1%,智慧障礙者6.9%,而不合併心理治療的對照組,緩解率分別為69%,10.6%,9.8%。 4.護理 安靜的環境和良好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護理直接關係到軀體性精神障礙的預後和結局。護理工作中既要注意對軀體疾病的護理,又要做好精神科的特殊護理。環境和心理護理有助於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特別是當病人有意識障礙出現恐怖性幻覺或不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時,更應加強護理,注意安全護理,以 防自傷、摔倒、衝動和發生意外。對有抑鬱心境的病人,應提高警惕,加強防範,防止自殺。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態度和藹、言語溫和、動作輕柔,避免較強的不適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