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疾病先天性肌性斜頸病因
問題 【胎位不正】 【歸檔】 15年12月14日

先天性肌性斜頸病因

問題描述 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是指什麼?小兒先天性肌性斜頸的病因病理是什麼?
網友回答
2015年12月14日 21:19

先天性肌性斜頸病因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胸鎖乳突肌的纖維化引起攣縮與變短。但引起此肌纖維化的真正原因還不清楚。可能的因素有產傷,局部缺血,靜脈閉塞,宮內姿勢不良、遺傳,生長停滯,感染性肌炎,或者多種因素混合造成。非手術療法:在醫師指導下,由父母行患兒頸部被動牽拉活動,頭部先向健側牽動,然後下頜轉向患側,每個動作緩慢進行,每天做頸部被動活動3~4次,每次10分鐘左右。另外,哺乳時患側固定在母親胸前,使患側得到牽拉。逗引嬰兒時,站在患側一邊也是起到牽拉胸鎖乳突肌的一種方法。也可輔以局部理療。經一年左右的保守治療,約76%~86%患兒可得到矯正。

2015年12月14日 21:19

先天性肌性斜頸病因手術治療經保守治療無效或未經治療的1歲以上患兒,由於肌肉已纖維化,面部出現畸形,只有通過手術才能矯正其畸形。手術最佳年齡為1~5歲。先天性斜頸的最佳治療時機是在新生兒期,此時可通過按摩、磁療、局部熱敷的方法。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手法,按摩時固定肩部,下頜轉向健側,使之牽拉患側。家長可用手配合按摩患側,每日約200次左右,以防止胸鎖乳突肌萎縮。平日在餵奶的時候,讓小兒側臥于健側,使之牽拉患側。此治療一般需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若不見好,即在1歲時進行手術矯治,切不可超過6~8歲。否則,年齡大了臉部和頸部畸形難以糾正過來。

2015年12月14日 21:19

先天性肌性斜頸病因新生兒斜頸實際上許多都需要手術治療,按摩治療恢復正常的不是特別多。目前按摩有效,可以繼續按摩,因為孩子距離手術治療還需要很久,目前如果按摩能夠治癒就免除一刀之苦。按摩以不引起疼痛為度,以按揉、橫向彈撥手法為主。小兒斜頸,醫學稱先天性肌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頸部向一側編斜畸形。病因主要是產傷、臀位等原因,此外還有子宮內外感染、遺傳及動靜脈栓塞而致肌肉壞死等。該病在早期進行正確有效的非手術治療,大多數患兒可以完全得以治癒。

2015年12月14日 21:19

先天性肌性斜頸病因先天性肌性斜頸。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數學者認為是胎兒子在子宮內姿勢性壓力所致。主要病變在胸鎖乳突肌,出生後10天左右發現頸部腫塊,質硬、無痛,在1—2個月內達到最大範圍,造成斜頸及面部不對稱。斜頸是指以頭向患側斜、前傾及面部變形為特點。少數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頸,視力障礙的代償姿勢性及頸部肌麻痹導致的神經性斜頸外,一般指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造成的肌性斜頸。多數學者認為,斜頸與損傷有關,如臀位產和胎位不正,頸部胸鎖乳突肌受壓,血管受壓缺血,患側胸鎖乳突肌的動脈管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發育不良,或肌肉出現水腫、炎症使肌細胞退化,產生纖維變性,最終為結締組織所代替,而造成攣縮。

2015年12月14日 21:19

先天性肌性斜頸病因斜頸患兒常併發畸形足、髖關節脫位等,故有先天性因素說法。斜頸如不及時治療,隨年歲增長,則畸形更明顯。診斷斜頸,一般多無困難,生後發現頸部一側有梭狀腫物,其方向與胸鎖乳突肌一致。數月後首先發現頭面部畸形,頸部有緊張縈條。對斜頸患兒,在出生後兩周即可開始被動牽拉矯正,即將患兒的頭傾向健側使健側耳垂向肩部靠近,進行與畸形相反的方向運動。手法要輕柔,對腫物同時進行按摩,每次牽拉15—20次,一日4-6次。在日常生活中餵奶、睡眠的枕墊以及用玩具吸引病兒注意力,都可糾正姿態,有條件的可作理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