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脫
先天性髖關節脫您好,有時寶寶因為在媽媽子宮內姿勢不好,長時間壓迫雙足也會導致外觀上的足內翻,建議您到正規醫院找外科醫生確定寶寶骨骼是否有改變,若沒有,可先觀察。可以治好,如果治療效果好是不會留下明顯的後遺症的。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足部常見畸形。出生後即可發現,隨年齡增大而加重。發現此病,應從出生日開始治療,愈早愈好。早期以手法按摩矯正為主,3個月後需行長腿屈膝石膏管形矯形術,1歲以後(現有主張6個月後)需手術治療。術後需加用矯形支具,定期門診檢查,直至14歲以後,以防復發。
先天性髖關節脫正常人的腳心朝向下方且腳掌完全著地,但有些寶寶出生後腳心卻向上向內翻轉,稱為“內翻足”。一般指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小兒常見的足部畸形,大約有1/1000的嬰兒會發生這種畸形,男孩多見,可以單足或雙足發病,雙側者居多。發病原因還不清楚。這種孩子出生後,腳有三種畸形外觀:①內收:腳尖向內轉;②內翻:腳心向內翻轉;③馬蹄樣:站立時腳背著地。同時腳內側呈凹面,而腳外側呈凸面;腳有時小,單側發病者更明顯。步行後步態搖擺,因腳背外側著地負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你好髖關節脫位,應及時診治。因為有少數脫位會合並髖臼骨折,必須有X線攝片確診。早期重定容易,效果也較好。陳舊者,多數要手術重定,效果相對不好。此外,治療不當會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嚴重地影響關節功能。本病的預後關鍵在於早期診斷。治療越早,效果越佳。隨年齡的增大,病理改變越重,治療效果越差。1歲以內,使用帶蹬吊帶法。生後8-9周,發現髖關節有半脫位或脫位,可使用帶蹬吊帶6-9個月。僅限制髖關節的伸展活動,其他活動均不受限。除個別髖關節內有阻礙復位因素外,絕大多數患兒都可達到復位治療,亦不會發生股骨頭無菌壞死
先天性髖關節脫也有用連衣襪套法及外展為繈褓支具法,維持4個月以上。1-3歲:對一部分輕型患兒,仍可使用帶蹬吊帶法治療。若使用4-6周後不能復位者,可改用手法整複,石膏固定法。整複方法:全麻下,患兒仰臥位,患側髖、膝關節各屈曲90°,沿大腿長軸方向牽引,同時壓迫大轉子部位,使股骨頭納入髖臼內。達到整複後,由於蛙式石膏容易影響股骨頭發育及產生缺血性改變,故目前國內、外小兒外科已不用蛙式石膏而改為“人字位石膏”,即髖關節僅外展80°左右,膝關節微屈,上石膏後允許患兒帶石膏踩地活動。4歲以上:此時脫位程度加重,骨與軟組織的繼發改變也較嚴重,手法整複難以成功,應採用手術治療。行沙爾特骨盆截骨術。股骨頸前傾角大於45°者應加作股骨旋轉截骨術。
先天性髖關節脫成人:成人可考慮作查理骨盆內移截骨術。如果一側髖關節脫位程度較高,經牽引未能下移,伴嚴重疼痛,且影響生活者,可行股骨轉子下截骨術來改變負重力線,改善症狀。您好!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引發的股骨頭壞死的發生機率為2%~68%.雖然不做任何治療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發生股骨頭壞死,但毫無疑問的是治療後股骨頭壞死率會增加,脫位復位及外固定後,股骨頭被擠壓進入真臼中,長期強大的擠壓力最容易出現股骨頭壞死.因此,要做手術的話,手術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手術的難度不大,正規化的醫院是可以做的,費用根據採取的手術術式等情況大約是在2-4萬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