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痔瘡吃什麼好
問題 【痔瘡】 【歸檔】 16年07月13日

痔瘡吃什麼好

問題描述 請問痔瘡吃什麼好啊?不過我這痔瘡已經有五六年了,這麼久了應該很難治了吧,我也不想去醫院,就告訴我平時吃些什麼對緩解痔瘡有效就行?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13日 15:59

痔瘡的病因 痔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目前有下列學說: 1、靜脈曲張學說 本學說最初由Hippocrates提出,他注意到痔組織內充滿擴張的靜脈,因而認為痔是直腸肛管黏膜下靜脈曲張所致,這一學說由於提出得最早,一直處於正統的和重要的地位,支持這一學說的理論基礎是便秘和排便時用力屏氣,常出現痔與血便,長期以來一直被公認為是形成痔的重要原因,因為幹硬的糞便和用力屏氣可引起痔靜脈回流受阻而發生擴張,近來有許多學者研究證明,從初生嬰兒到健康成人,痔靜脈的擴張現象都是恒定存在的,屬於正常的組織結構,因此本學說尚不能解釋痔的本質。 2、肛墊壓力增高 肛管血管墊是位於肛管和直腸的一種組織墊,簡稱“肛墊”,系出生後就存在的解剖現象,肛墊由3部分組成: ①靜脈,或稱靜脈竇; ②結締組織; ③Treitz肌,該肌是指介於肛門襯墊和肛管內括約肌之間的平滑肌,它具有固定肛墊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肛墊疏鬆地附著在肌肉壁上,排便後借其自身的纖維收縮作用,縮回肛管。 肛墊壓力測定顯示內痔患者的基礎壓明顯高於對照組,其基礎壓增高與血管墊壓力增高有關,其中括約肌活動增加可引起肛管壓力增高和內痔的形成,Sun(1990)提出內痔患者肛管內阻力的增加和痔本身的充血有關,而不一定伴有肛管肌肉張力的增加,這一觀點證明採用注射,套紮,電凝或手術切除以縮小血管塊的治療方法的正確性,而內括約肌切開或強力擴肛以減弱括約肌張力的方法值得探討,因為肛墊內壓力升高時正是用力作排便動作,其時括約肌呈放鬆而不是收縮狀態。 以上學說均不能完全解釋痔的發生,因此痔的發生可能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也可能是痔在發生學上存在多源性。

2016年07月13日 15:59

痔瘡的症狀 (1)便血 無痛性、間歇性、便後有鮮紅色血是其特點,也是內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見的症狀。便血多因糞便擦破粘膜或排糞用力過猛,引起擴張血管破裂出血。輕者多為大便或便紙上帶血,繼而滴血,重者為噴射狀出血,便血數日後常可自行停止。這對診斷有重要意義。便秘、糞便幹硬、飲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誘因。若長期反復出血,可出現貧血,臨床並不少見,應與出血性疾病相鑒別。 (2)痔塊脫垂 常是晚期症狀,多先有便血後有脫垂,因晚期痔體增大,逐漸與肌層分離,排糞時被推出肛門外。輕者只在大便時脫垂,便後可自行回復,重者需用手推回,更嚴重者是稍加腹壓即脫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壓稍增時,痔塊就能脫出,回復困難,無法參加勞動。有少數病人訴述脫垂是首發症狀。 (3)疼痛 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少數有墜脹感,當內痔或混合痔脫出嵌頓,出現水腫、感染、壞死時,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癢 晚期內痔、痔塊脫垂及肛管括約肌鬆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於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往往有瘙癢不適,甚至出現皮膚濕疹,病人極為難受。

2016年07月13日 15:59

痔瘡的檢查 1、直腸指診:內痔無血栓形成或纖維化時,不易捫出,較大內痔可在齒狀線上方摸到縱形皺折和隆起的痔結節,血栓外痔在痔體中心可觸及卵圓的血栓,質硬,可活動,有壓痛,此外通過直腸指診可瞭解直腸內有無其他病變,特別是除外直腸癌及息肉。 2、肛門鏡檢查:先觀察直腸黏膜有無充血,水腫,潰瘍,腫塊等,排除其他直腸疾患後,再觀察齒狀線上部有無痔,若有,則可見內痔向肛門鏡內突出,呈暗紅色結節,此時應注意其部位,大小,數目和形態,原發內痔一般有右前,右後與左中,繼發內痔的位置常有變異,以往認為原發性內痔好發於右前,右後,左中與直腸上動脈主要分支,與直腸右前,右後和左中部有關,現代研究認為主要是肛墊呈“Y”字型裂溝分為3塊,位於右前,右後和左外的原因。 3、吸引器檢查對中,晚期有痔脫出史者,可用吸引器將痔體吸引於肛門外觀察,也可囑病人排便後不要復位進行觀察。

2016年07月13日 15:59

痔瘡的診斷 根據痔的典型症狀和檢查,診斷一般無困難。根據病史和肛門物理檢查,肛管直腸指檢和肛門境檢,參照痔的分類作出診斷。如稍有可疑應進一步檢查,以除外結,直腸,肛管的良,惡性腫瘤及炎性疾病。 鑒別診斷: 1、直腸癌:臨床上常將下端直腸癌誤診為痔,延誤治療,誤診的主要原因是僅憑症狀診斷,未進行直腸指診及肛門鏡檢查,因此在痔診斷中一定要做以上兩種檢查,直腸癌在直腸指診下可捫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潰瘍,腸腔常狹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跡,特別要注意的是內痔和環狀痔可與直腸癌同時並存,絕不能看到有內痔或環狀痔,就滿足於痔的診斷而進行痔的治療,直至病人症狀加重才進行直腸指診或其他檢查而明確診斷,這種誤診,誤治的慘痛經驗教訓,在臨床上並非少見,值得重視。 2、直腸息肉:低位帶蒂的直腸息肉,若脫出肛門外有時誤診為痔脫垂,但息肉多見於兒童,為圓形,實質性,有蒂,可活動。 3、肛管直腸脫垂:有時誤診為環狀痔,但直腸脫垂粘膜呈環形,表面平滑,直腸指診時括約肌鬆弛;環狀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狀,括約肌不鬆弛。

2016年07月13日 15:59

非手術治療 無症狀的痔不需治療;有症狀的痔無需根治;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1)一般治療適用於絕大部分的痔,包括血栓性和嵌頓性痔的初期。注意飲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纖維性食物,多攝入果蔬、多飲水,改變不良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服用緩瀉劑,便後清洗肛門。對於脫垂型痔,注意用手輕輕托回痔塊,阻止再脫出。避免久坐久立,進行適當運動,睡前溫熱水(可含高錳酸鉀)坐浴等。 (2)局部用藥治療已被廣泛採用,藥物包括栓劑、膏劑和洗劑,多數含有中藥成分。 (3)口服藥物治療一般採用治療靜脈曲張的藥物。 (4)注射療法對Ⅰ、Ⅱ度出血性內痔效果較好;將硬化劑注射於黏膜下層靜脈叢周圍,使引起炎症反應及纖維化,從而壓閉曲張的靜脈;1月後可重複治療,避免將硬化劑注入黏膜層造成壞死。 (5)物理療法鐳射治療、冷凍療法、直流電療法和銅離子電化學療法、微波熱凝療法、紅外線凝固治療,較少用。 (6)膠圈套紮套紮痔根部,阻斷其血供以使痔脫落壞死;適用於II、III度內痔,對於巨大的內痔及纖維化內痔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