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腔隙性腦梗死分類
問題 【內科】 【歸檔】 14年12月21日

腔隙性腦梗死分類

問題描述 醫生,您好,我想瞭解一下腔隙性腦梗死這個病,我想請問一下各位腔隙性腦梗死分類是什麼啊?多謝了。
網友回答
2014年12月21日 15:01

1)單純運動性輕偏癱(PMH):最常見占40%~60%主要特徵為客觀檢查無感覺障礙、視野缺損、失語、失用或失認;而僅有一側面部和上下肢無力或不完全性癱瘓。病灶可發生在內囊腦橋、大腦腳基底節、大腦皮質、放射冠等處,常于2周內恢復但易復發。(2)純感覺性卒中(PSS):無肌力障礙、眩暈、複視、失語及視野缺損,而僅有一側面部及上下肢的偏身感覺障礙。病灶位於丘腦腹後核,通常為大腦後動脈的丘腦穿通支梗死所致。少數病例可由脊髓、丘腦、束丘腦、皮質束的病灶所致,也可因病灶侵及整個丘腦的外側及內囊後肢的放射冠而引起,常于數周內恢復。 (3)感覺運動性卒中(SMS):表現為一側頭面部、軀幹及上下肢。感覺障礙和麵舌肌及上下肢的輕癱,無意識障礙、記憶障礙、失語、失認和失用。以往認為此型較少見,近年來國內外文獻報告僅次於PMH。其病灶位於丘腦腹後外側核和內囊後肢。通常由大腦後動脈的丘腦穿通支或脈絡膜後動脈閉塞所致,預後良好。(4)共濟失調性輕偏癱(HAH):表現為病變對側的輕偏癱和小腦性共濟失調且下肢重于上肢有時伴有感覺障礙眼球震顫辨距不良構音障礙向一側傾倒病灶發生在腦橋基底部或內囊放射冠小腦等處也可發生常于數周內恢復。 (5)構音不良-手笨拙綜合征(DHS):表現為明顯的構音障礙呐吃吞咽困難一側手輕度無力及精細運動障礙等共濟失調並可伴有同側中樞性面舌癱反射亢進及病理征陽性行走時步態不穩但無感覺障礙本型病前無TLA起病急症狀迅速達高峰病灶位於腦橋基底部的上1/3和2/3交界處或內囊最上部分的膝部。

2014年12月21日 15:01

變異型PMH:PMH有7種變異型 ①合併運動性失語的PMH病灶位於內囊膝部及前肢放射冠下部為供應該區的豆紋動脈閉塞所致 ②無面癱的PMH由椎動脈及其穿通支閉塞所致起病時可有輕度眩暈及眼球震顫可伴有舌肌異常麻木及無力晚期可累及對側錐體造成四癱 ③合併同側凝視麻痹的PMH病灶,位於腦橋下部旁正中央;表現為面癱、及上下肢癱瘓。伴一過性同向凝視麻痹和交叉性核間眼肌麻痹(即one-and-a-half syndrome),而外展神經功能正常。 ④合併Weber綜合征的PMH是由大腦腳中部的梗死累及動眼神經纖維所致;⑤合併展神經交叉性麻痹的PMH病灶位於腦橋最下段旁正中區累及同側的展神經;⑥合併精神紊亂的PMH病灶發生在內囊後肢的前部和後肢影響了丘腦額葉聯繫纖維表現為急性精神錯亂注意力及記憶障礙伴PMH; ⑦表現為閉鎖綜合征的PMH:是由雙側皮質脊髓束梗死,引起的雙側PMH所致。可見於雙側內囊腦橋錐體束或大腦腳的梗死; 中腦丘腦綜合征:通常是大腦後動脈的穿通支、丘腦、底丘腦、旁正中前動脈和後動脈,中腦旁正中上動脈和下動脈等4支動脈中的1支或1支以上阻塞所致。典型的梗死灶呈蝶形累及雙側中腦旁正中區丘腦底部和丘腦。臨床表現為一側或雙側動眼神經麻痹。Parinaud綜合征或垂直性凝視、麻痹、伴昏睡意識喪失和記憶障礙。 基底動脈下部分支綜合征:是由於基底動脈下段或椎動脈上段的小分支閉塞,導致下丘腦腦幹被蓋部梗死,表現為眩暈、眼球震顫、複視、側視、麻痹、核間性眼肌麻痹、吞咽困難、小腦性共濟失調、步態不穩、面肌無力、眼部燒灼感及三叉神經分佈區麻木感。 各種其他類型的綜合征: ①Claud綜合征:合併動眼神經麻痹的小腦性共濟失調 ②半身抽搐延髓外側綜合征 ③橋延外側綜合征 ④遺忘症 ⑤一側下肢無力跌倒 ⑥構音障礙急性丘腦性張力障礙 ⑦偏身舞蹈症 ⑧丘腦性癡呆 ⑨假性延腦麻痹 ⑩假性帕金森氏症 11偏癱伴注視麻痹 12純構音不良 由於人腦結構和功能的複雜性,腔隙性梗死的部位大小、多寡的不定性,導致了其臨床綜合征的報導不斷增多,似有無窮盡之勢、因此,仍需要不斷地學習認識總結。 腔隙狀態:目前認為腔隙狀態不僅僅是基底節或腦橋部多發性梗死所致,更主要的病變為額葉白質的腔隙及其彌漫性不完全軟化、臨床表現為癡呆、發音障礙、吞咽困難、伸舌張口困難下頜反射亢進、四肢痙攣、雙側病理征陽性,強哭、強笑等假性延髓性麻痹症狀及肌肉僵硬,動作緩慢,短小步態等帕金森病症狀小便失禁。 血管性癡呆: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所致的多發性梗死癡呆(MID)是血管性癡呆中常見類型,有老年者屍檢證實,梗死數目越多,癡呆的發生率越高。臨床特徵包括:①有高血壓病、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病史;②多數有腦卒中病史;③可查及局灶性和彌漫性神經功能受損的體征;④存在不同程度的智慧障礙、記憶力計算力定向力障礙,多數病人情感淡漠、缺乏機敏性,但人格相對保存;⑤CT或MRI顯示大腦深部多發腔梗。 無症狀腔隙梗死:患者頭顱CT或MRI掃描提示腔隙性腦梗死,但臨床上無明顯定位性體征和症狀,其梗死部位多見於基底節區內囊區放射冠,病灶較小,直徑小於1.5cm。有部分病變則因其產生的神經功能受損的症狀和體征易於被人忽視或缺乏認識,而歸入此類(例如右側額頂區梗死,導致體象障礙病覺缺失或偏側,忽視枕葉梗死導致偏盲或象限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