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性健康腳氣腳臭
問題 【腳氣】 【歸檔】 16年07月18日

腳氣腳臭

問題描述 我以前小的時候是沒有這種症狀的,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有了腳氣,請問腳氣腳臭是怎麼回事啊?可不可以治得好啊?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18日 11:52

【腳氣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維生素B1在人體內不能合成,需依賴外源供給。硫胺在小腸吸收,高濃度時呈被動彌散,低濃度時為主動吸收。通常每日吸收約5mg。人體維生素B1總量約30mg約一半儲存於肌肉,心、肝、腎、腦組織含量高,成人每日需要量約1.2~1.5mg,或每4184kJ(1000kcad熱量需0.5mg。凡攝入量不足、損失增多和(或)需要量增加均可引起維生素Bl缺乏。攝入量不足見於長期吃精糧、烹調時溫度過高或加熱時間過長。此外,喝大量咖啡和發酵茶葉的茶可減少硫胺的吸收。損失增多見於慢性胃腸疾病、長期大量飲酒、長期用利尿劑、血液或腹膜透析。需要量增加見於孕婦、乳母、兒童生長發育期、長期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消耗疾病。

2016年07月18日 11:52

腳氣病的症狀 維生素Bl缺乏病的臨床表現因維生素B1缺乏程度、發展速度和患耆年齡而有一定差異。早期腳氣病症狀缺乏特異性,可能只表現為胃納欠佳、腹部不適、便秘、易激動、煩躁、易疲勞、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體重減輕等。病情進一步發展主要以心血管系統或神經系統表現為突出。以循環系統表現為主者稱為濕型腳氣病;以周圍神經表現為主者為幹型腳氣病;以中樞沖經系統為主者為腦型腳氣病(wer-nicke—Korsakoff綜合征)。多數患者呈混合型。在長期維生素Bl中度缺乏的基礎上,如勞動強度大,飲食熱量高且以糖類為主,易誘發腳氣性心臟病;如勞動強度和飲食熱量均較少,易誘發腳氣病性周圍沖經炎。隨著周圍神經炎病情的發展,進一步限制勞動量與進食量,從而減少發生心臟病的饑會。 一、多發性周圍神經炎呈雙側對稱性,症狀一般從遠端上行發展,下肢較上肢嚴重。腳氣病早期出現感覺異常和(或)感覺過敏,隨後出現感覺遲鈍、觸覺痛覺減退、肌肉酸痛、肌力下降,甚至行走困難。晚期可發生遠端肌肉萎縮、垂足、垂腕。早期腱反射亢進,以後減弱至消失,腓腸肌常有壓痛。從蹲坐位起立困難。對藥物治療反應較慢。 二、腦型腳氣病竿見。較多見於酗酒者。Wernicke綜合征喪現為嘔吐、眼球震顫、眼外展肌麻痹、共濟失調,並可發展至精神錯亂、昏迷、死亡。Korsakoff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逆行性遺忘,定向力障礙。 三、腳氣性心臟病癇情發展快,初期心悸、氣促、心動過速、脈壓差大,以後可出現心包、胸腔積液,蟣不及時治療,常發生右心衰竭至左、右心衰竭。早期大劑量維生素B,治療,常使病情迅速好轉。

2016年07月18日 11:52

腳氣病的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維生素B1負荷試驗尿中排出量減少。 2、血液丙酮酸、硫胺素檢查。血丙酮酸、乳酸濃度增高;紅細胞轉酮酶活性降低。 3、心電圖檢查。 實驗室診斷包括測定血及尿中丙酮酸及硫胺素濃度,或測定紅細胞中轉酮酶活力以輔助診斷。常用的為以下二種:①測定尿中硫胺素排泄量:尿中維生素B1分泌量隨攝入量變化,故測定維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量對評價人體內硫胺素水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易受服用利尿劑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測定方法有多種,最敏感的是高效液相HPLC(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方法。採集24h尿標本比隨意取一次尿樣本結果可靠。此外,還可通過腸道外一次給予5mg維生素B1負荷,然後在4小時內測定尿中排泄量。如4小時排泄量<>

2016年07月18日 11:52

腳氣病的診斷 腳氣病的診斷主要根據營養缺乏史和臨床表現,必要時可根據治療反應。應仔細瞭解患者的營養情況、飲食和飲酒習慣、工作勞動強度,以及有元影響維生素Bl吸收和需要量增加的疾病等。大多數患者其營養缺乏史在3個月以上。丙酮酸濃度增高和紅細胞轉酮酶活性降低等實驗室檢查結果有助丁診斷。腳氣病性周圍神經炎的診斷一般不難確定,有時須與鉛、砷尊中毒或麻風、細菌性痢疾、白喉等疾病所引起的神經病變f}1鑒別。單純腦型和單純心臟病型(尤其是暴發型)腳氣病較易發生誤診,同時這兩型均病情危重和發展快,故有可疑時應及早給予維生素B1肌肉注射,作為試驗性治療。如治療及時,病情可於1~2日內迅速好轉。切忌盲目靜脈注射高滲葡萄糖液(或加糖皮質激素),以免促使病情惡化。此外,還應注意其他營養素缺乏的合併存在。

2016年07月18日 11:52

腳氣病的治療 對一般腳氣病患者的治療,除改善飲食營養外,口服維生素,也可加用酵母片及其他B族維生素。對急重患者應早期給予維生素Bl肌肉注射。腦型腳氣病和心力衰竭可於短期內迅速好轉,因心肌病變恢復較慢,以後可改為口服。某些晚期神經精神症狀如肌肉萎縮、垂足、遺忘綜合征等,難以完全恢復。 在預防腳氣病上,隨著人民生活不斷提高,應加強合理營養的普及教育,如稻米不宜碾磨過細,食物來源多樣化,新鮮食物代替脂制食物,注意烹飪方法等。妊娠期、哺乳期或患腹瀉、消耗性疾病時,增加維生素Bl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