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股骨下端軟骨肉瘤
問題 【軟骨肉瘤】 【歸檔】 16年05月21日

股骨下端軟骨肉瘤

問題描述 我身體還挺好的,最近說腿有點痛就沒有去鍛煉了,我也沒怎麼在意。醫生說可能有軟骨肉瘤,讓我做其他檢查。軟骨肉瘤的症狀有哪些?
網友回答
2016年05月21日 11:49

你好!股骨內生軟骨瘤建議手術刮除植骨。需要手術防止惡變為軟骨肉瘤。不手術可能惡性變,而且也不能解決疼的問題。

2016年05月21日 11:49

軟骨肉瘤是常見的惡性骨腫瘤之一。但少於成骨肉瘤。有原發和繼發兩種,後者可由軟骨瘤、骨軟骨瘤惡變而來,這也是發病年齡較晚的原因之一。患者早期感覺患處不適,幾天或幾周後出現腫脹及腫塊,晚期可出現靜脈曲張,局部皮膚溫度升高及充血發紅。患者會感覺關節周圍疼痛,最初是間歇性疼痛,以後逐漸加重,轉為持續性疼痛,夜間更為明顯,止痛藥無效。患者的關節活動受限,部分病人可發生關節積液,甚至會發生病理性骨折。軟骨肉瘤患者宜多吃具有抗骨髓病、骨肉瘤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淡菜、海蛤、裙帶菜、杏仁、桃仁、李。忌煙酒、辛辣刺激、黴變、醃制、油煎、肥膩食物。

2016年05月21日 11:49

軟骨肉瘤是常見的惡性骨腫瘤之一,發生於髓腔者為中心型,發生於骨膜者為骨膜型,另有少數可發生於軟組織。腫瘤好發於四肢長骨與骨盆,也可見於椎骨、骶骨、鎖骨、肩胛骨和足骨。本病分原發和繼發兩種,後者可由軟骨瘤、骨軟骨瘤惡變而來,這也是發病年齡較晚的原因之一。本病多見於成人,30歲以下少見,35歲以後發病率逐漸增高。男性多於女性。 影像學表現: 1.發生於髓腔的軟骨肉瘤可出現斑片狀、蟲蝕狀和囊狀溶骨性破壞。尤其是發生於骨幹髓腔者可呈大囊狀骨破壞區,骨皮質內緣吸收,如腫瘤生長較慢時,可使骨皮質變薄、膨脹、當骨皮質被穿破時,可引起骨膜下新生骨,但一般較輕,偶見皮質旁有針狀骨。 2.腫瘤軟骨鈣化是最基本且具有特徵性的表現。當腫瘤局限于髓腔時,瘤軟骨鈣化較少,如突破骨皮質向軟組織內生長時,則很快出現軟組織腫塊,其中可見密度不等的鈣化。繼發於骨軟骨瘤者,瘤軟骨鈣化多,密度不等。 瘤軟骨鈣化呈環狀、半環狀、屑狀以至點狀。鈣化是分化較好的瘤軟骨細胞基質內鈣鹽沉積。已鈣化的瘤軟骨可被周圍生長活躍的瘤細胞破壞,從而縮小或消失。骨軟骨瘤惡變為軟骨肉瘤時,常見骨旁有密度很高的分葉狀鈣化帶,是原骨軟骨瘤的鈣化;而惡變後的腫塊中,其鈣化少而分散,且模糊。 3.繼發性軟骨肉瘤可出現象牙質樣瘤骨。發生於軟骨瘤和骨軟骨瘤惡變者,瘤骨位於原發腫瘤和惡變為軟骨肉瘤的交界處。 4.當原發軟骨肉瘤突破骨皮質後,繼發於軟骨瘤者,軟骨肉瘤切除術後復發者均可形成巨大軟組織腫塊,其中常見數量不等、密度不同的瘤軟骨鈣化。

2016年05月21日 11:48

軟骨肉瘤一般發病緩慢,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開始為鈍痛,間歇性,逐漸加重,其後是慢慢增長的包塊。症狀存在的時間平均為1~2年。檢查可發現一個有壓痛的包塊,關節可活動受限,腫塊局部可觸及發熱。 原發性軟骨肉瘤,發病年齡一般都在30歲以下,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四肢長骨,尤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肱骨上端的幹骺端最為多見。其他如肋骨、髂骨、肩胛骨或胸骨等亦有發病。發生於短骨者少見。主要症狀為鈍狀為鈍性疼痛。可由間歇性轉為持續性,並影響鄰近關節使之活動受限。有時局部捫及腫塊,但無明顯壓痛,周圍皮膚可有充血紅熱現象。繼發性軟骨肉瘤,一般為30歲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見。好發於骨盆,其次為肩胛骨、股骨及肱骨。出現腫塊為主要表現、病程緩慢、疼痛不明顯,周圍皮膚無紅熱現象,臨近關節時,可引起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如刺激壓迫神經則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位於胸腔和骨盆的腫瘤,一般難以發現,直至腫瘤壓迫內臟,產生相應症狀後才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