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治頸椎病護頸
問題 【骨科】 【歸檔】 16年08月18日

治頸椎病護頸

問題描述 每天的工作就是對著電腦寫程式,加班熬夜到一兩點,脖子一直都不是很舒服,近期脖子已經無法自主轉動,長期僵硬有落枕感,吃東西也沒有胃口,到醫院檢查是頸椎病,想瞭解一下得了頸椎病該怎麼辦?
網友回答
2016年11月27日 18:34

根性痛 最為多見,其範圍與受累椎節的脊神經根分佈區域相一致。此時必須將其與幹性痛主要是橈神經幹、尺神經幹與正中神經幹和叢性痛主要指頸叢、臂叢和腋叢相區別。與根性痛相伴隨的是該神經根分佈區的其他感覺障礙,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感覺過敏及皮膚感覺減退等為多見。根性肌力障礙 以前根先受壓者為明顯早期肌張力增高,但很快即減弱並出現肌萎縮。其受累範圍也僅局限於該脊神經根所支配的肌組。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為明顯。

2016年08月18日 19:21

頸型頸椎病臨床表現:早期可有頭頸、用背部疼痛,有的疼痛劇烈不敢觸碰頸肩部,有的則輕微但治療總是無效或反復發作;頭頸部不敢轉動或歪向一側,轉動時往往隨同軀體一起轉動。頸項部肌肉可腫脹或痙攣,有明顯的壓痛。急性期過後常常感到頸肩部及上背部酸痛。病人常訴頸部易於疲勞,不能持久看書、寫作和看電視等;有的感到頭痛、後枕部疼痛、胸痛及上肢無力;有的病人自訴晨起後“脖子發緊”、“發僵”,活動不靈便或活動時頸部有響聲;少數病人出現反射性的上肢疼痛、服麻不適,但頸部活動時並不加重。頸型頸椎病和其他疾病的區別頸部扭傷:頸部扭傷俗稱落枕,系頸部肌肉扭傷所致 因其發病與頸型頸椎病相似,多於晨起時發病。因此兩者易被混淆,甚至個別醫師不恰當地將兩者視為同一種疾患 頸部扭傷的病因多是由於睡眠時頸部體位元不良,以致局部肌肉被扭傷之故。完全不同於因椎間盤退變而引起的頸型頸椎病。因此,在治療上對頸型頸椎病患者以牽引療法為主 而對頸部扭傷患者,牽引不僅無效,且反而可加重病情為此兩者應加以鑒別。肩關節周圍炎:肩關節周圍炎又名“冰凍肩”,因其多在50歲前後發病 故又稱之為“五十肩”,其好發年齡與頸椎病相似,且多伴有頸部受牽症狀,兩者易混淆,但因二者的治療方法明顯有別,故應加以鑒別 。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為一種慢性疾患,多與風寒、潮濕等有關。除頸肩部外,全身各處均可發生。且除頸肩部外,腰骶部亦多見,位於頸肩部的肌纖維組織炎需與頸型頸椎病鑒別。

2016年08月18日 19:21

頸部症狀視引起根性受壓的原因不同而可輕重不一。主要因髓核突出所致者,由於局部竇椎神經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顯的頸部痛、椎旁肌肉壓痛及頸部立正式體位,頸椎棘突或棘突間的直接壓痛或叩痛多為陽性,且這些表現尤以急性期為明顯。如系單純性鉤椎關節退變及骨質增生所致者,則頸部症狀較輕微,甚至可無特殊發現。根性痛 最為多見,其範圍與受累椎節的脊神經根分佈區域相一致。此時必須將其與幹性痛主要是橈神經幹、尺神經幹與正中神經幹和叢性痛主要指頸叢、臂叢和腋叢相區別。與根性痛相伴隨的是該神經根分佈區的其他感覺障礙,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感覺過敏及皮膚感覺減退等為多見。根性肌力障礙 以前根先受壓者為明顯早期肌張力增高,但很快即減弱並出現肌萎縮。其受累範圍也僅局限於該脊神經根所支配的肌組。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為明顯。亦需與幹性及叢性肌萎縮相區別並應與脊髓病變所引起的肌力改變相區別。必要時可行肌電圖或皮質誘發電位等檢查以資鑒別。腱反射改變 即受累脊神經根所參與的反射弧出現異常早期呈現活躍,而中、後期則減退或消失,檢查時應與對側相比較。單純根性受累不應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則表示脊髓同時受累。特殊試驗 凡增加脊神經根張力的牽拉性試驗大多陽性尤其是急性期及以後根受壓為主者。頸椎擠壓試驗陽性者多見於以髓核突出、髓核脫出及椎節不穩為主的病例;而因鉤椎增生所致者大多為弱陽性;因椎管內占位性病變所引起者大多為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