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我媽患低血鉀週期性麻痹伴隨高血壓已八年
問題 【帕金森】 【歸檔】 13年10月29日

我媽患低血鉀週期性麻痹伴隨高血壓已八年

問題描述 我媽患低血鉀週期性麻痹伴隨高血壓已八年了,每天都得吃10%注射用氯化鉀,少時四五支,多時十多支,可鉀卻總也補不上來,嚴重時全身抽搐四肢僵硬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曾去大醫院診治,可就查不出原因,無耐,只好向專家和好心人士求助,讓我媽早日康復
網友回答
2013年10月29日 17:11

帕金森氏病起病緩慢,是逐漸發展的,也就是說並不是一下子就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是一種緩慢的、進展性的發展過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症狀: 1.運動障礙。可以概括為:運動不能:進行隨意運動啟動困難。運動減少:自發、自動運動減少,運動幅度減少。運動徐緩:隨意運動執行緩慢。患者運動遲緩,隨意動作減少,尤其是開始活動時表現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複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減弱。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症”。有些會出現語言困難,聲音變小,音域變窄。吞咽困難,進食飲水時可出現嗆咳。有的患者起身時全身不動,持續數秒至數十分鐘,叫做“凍結發作”。 2.震顫。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波及整個上肢、下肢、下頜、口唇和頭部。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出現不自主的顫抖。主要累及上肢,兩手像搓丸子那樣顫動著,有時下肢也有震顫。個別患者可累及下頜、唇、舌和頸部等。每秒鐘4~6次震顫,幅度不定,精神緊張時會加劇。不少患者還伴有5~8次/秒的體位性震顫。部分患者沒有震顫,尤其是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者。 3.強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頸部、面部的肌肉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可出現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身體向前彎曲,走路、轉頸和轉身動作特別緩慢、困難。行走時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消失,步幅縮短,結合屈曲體態,可使患者以碎步、前衝動作行走,我們把它稱為“慌張步態”。 4.姿勢與步態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頭部前傾,軀幹向前傾屈曲,肘關節、膝關節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緩慢,越走越快,呈慌張步態,兩上肢不作前後擺動。 5.其他易激動,偶有陣發性衝動行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腦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謝產物降低。

2013年10月29日 16:23

分析:該情況可以考慮是低血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