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白芍藥的功效與作用 養血柔肝緩中止痛

導語:白芍藥的功效與作用。陶弘景始分白芍,赤芍兩種,曰:“芍藥今出白山、蔣山、茅山最好,白而長大,餘處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馬志注雲:“此有兩種,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赤、白二色”。陳承《本草別說》中載:“謹按《本經》芍藥,生丘陵川穀,今世所用者多是人家種植。欲其花葉肥大,必加糞壤。每歲八九月取其根分削,因利以為藥,遂暴乾貨賣”。可見宋代已廣泛採用栽培的芍藥入藥。白芍藥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藥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藥的功效:

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1、《本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治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2、《別錄》:"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治)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3、《藥性論》:“治肺邪氣,腹中疞痛,血氣積聚,通宣臟腑擁氣,治邪痛敗血,主時疾骨熱,強五臟,補腎氣,治心腹堅脹,婦人血閉不通,消瘀血,能蝕膿。”

4、《唐本草》:"益女子血。"

5、《日華子本草》:"治風補癆,主女人一切病,並產前後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益氣,治天行熱疾,瘟瘴驚狂,婦人血運,及腸風瀉血,痔瘺發背,瘡疥,頭痛,明目,目赤,胬肉。"

6、《醫學啟源》:"安脾經,治腹痛,收胃氣,止瀉利,和血,固腠理,瀉肝,補脾胃。"

7、王好古:"理中氣,治脾虛中滿,心下痞,脅下痛,善噫,肺急脹逆喘咳,太陽鼽衄,目澀,肝血不足,陽維病苦寒熱,帶脈病苦腹痛滿,腰溶溶如坐水中。"

8、《滇南本草》:"瀉脾熱,止腹疼,止水瀉,收肝氣逆疼,調養心肝脾經血,舒經降氣,止肝氣疼痛。"

白芍藥的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 (d-兒茶精和沒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護肝作用 對四氯化碳、黃麴黴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3、解痙作用 對腸管和在位胃運動有抑制作用,顯著對抗催產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4、鎮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體、嘶叫、熱板反應,對嗎啡抑制扭體反應有協同作用,並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