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不動則病”我們需要多運動

古人早就提出“不動則衰”。“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於運動”,“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生物學家證明人的肌體“用進廢退”。百歲老人多數是熱愛勞動的。勞動和運動不僅強健肌體,而且益壽延年。所謂適量,就是符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老人運動與青年不同,主要是活動血脈,而不是鍛煉肌肉,因此要注意適量,不可過度,適量如何掌握?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每次鍛煉30分鐘左右,身體稍感有些累,但不過度疲倦,即為適量。身體好時,可多練;身體差時,則少練。鍛煉要由簡入繁,持之以恆。運動種類很多,由自己選擇。

1,散步: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散步是最好的運動。

2,太極拳:是中國傳統瑰寶,不僅能增強體力,而且能調節神經系統,平衡功能,還能陶冶情操,正在全世界推廣,美國調查練太極拳的人,骨折少50%,年輕3~10年。

3,綜合鍛煉法:在祝總驤教授提出的“三一二鍛煉法”的基礎上,結合其他鍛煉方法,進行綜合鍛煉。

(1)通經絡:人體正如電燈系統一樣,是一個互相有聯繫的整體,人體器官如燈泡、經絡如電線、和穴位如開關,當人生病時(如燈泡不亮)可能是血氣不足(如沒電)、可能器官有病(如燈泡壞了)、可能穴位阻塞(如開關壞了)、也可能經絡不通(如電線壞了)。如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不能徹底治好病根,而應當辯證診治,如增強血氣,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疏通經絡等等,人體有14條經絡,和365個正穴,常用穴位有:1合穀穴:位於第一二掌骨中間,用於頭部保健和止痛。2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向後三橫指,在兩筋之間。主要心胸部保健。3足三裡穴:膝眼下3寸旁開一橫指,為長壽穴。能增強人體免疫力。4湧泉穴:腳底前掌凹陷處,引血下行,可調節血壓。5阿是穴:根據中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原理,哪裡疼痛。就按摩哪裡。使血脈暢通。如腰痛就按摩腰眼(腎俞穴)。每天早晚按摩兩次,每次100下。

(2)撓頭皮: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後梳搔頭皮100次。再用雙手搓掌至發熱,揉面部100次,可促進腦部血流通暢。

(3)深呼吸:即腹式深呼吸:可以平臥,也可以端坐,要求全身放鬆,意念集中守丹田(臍下三指)。早晚兩次,每次5分鐘。要消除雜念,胸部不動,呼吸放慢,開始每分鐘10次,以後減少到每分鐘5次,用鼻吸氣,氣歸丹田,小腹慢慢鼓起,少停片刻,把氣呼出,腹肌收縮,小腹凹下去。一般吸氣4秒鐘,憋氣16秒鐘,呼氣8秒鐘,橫膈膜上下運動,對心肺等內臟按摩,還可使血液充分利用氧氣,推動淋巴系統排毒。

(4)撫胸腹:用左右手交替,從胸部向下至腹部,再向上至胸部,上下左右按揉胸腹部100次,可改善消化、生殖系統。

(5)伸手腳::平臥兩手伸張,再握拳,同時腳掌前後擺動100次。有利於舒筋活血。

(6)練雙腿:練的方法有散步(每天30分鐘走3公里(8000步左右)、打球、踢毽、游泳、打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