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濫用中藥,小心肝衰竭腎衰竭

“奉勸家長們,你如果要拒絕疫苗,那就先拒絕中醫吧”。上海疾控中心公共衛生主管醫生陶黎納憤憤不平的表示,陶醫生何出此言?肝衰竭和腎衰竭,你應該知道的真相,輿論對疫苗問題有著驚人的熱情,這可以理解。但對中草藥致肝腎衰竭這樣嚴重的問題卻驚人的漠視,這不應該被容忍。

急性肝衰竭的首要病因不是肝病毒而是中草藥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每個新生兒剛從娘胎裡出來就要先挨一針乙肝疫苗,目的是防止感染乙肝病毒,進而防止乙肝病毒對肝的損害。但很少人知道,大量中草藥對肝也有嚴重的損害作用,在某些肝病中其造成的危害甚至大於乙肝病毒——

死亡率極高的急性肝衰竭,首先是由服用中草藥引起的

上月22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刊物《PLoS One》上刊登了解放軍第302醫院肝衰竭診療與研究中心趙攀等人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我國急性肝衰竭(ALF)的最主要病因不是急性病毒性肝炎,而是中草藥。該研究將我國7家三級部隊醫院的177例急性肝衰竭患者納入,發現其中16.95%的患者病因是中草藥,11.3%的患者病因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大部分為乙肝病毒感染)。

這177人中,死亡率高達63.82%。

臺灣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等醫生也指出服用草藥是引起猛爆性肝炎(即急性腎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根據統計臺灣約有三成猛爆性肝炎為中草藥所致。《東森新聞報》曾報導一位元臺灣婦人喝“小柴胡湯”月餘患上猛爆性肝炎。

多種常見中草藥會造成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100例臨床病理分析》(《中華肝臟病雜誌》2007年第3期)指出,導致藥物性肝損傷(DILI)的藥物種類中,中藥類占21%。《藥物性肝損傷病人126例臨床分析》(《齊魯醫學雜誌》2009年第24卷第5期)指出,引起肝損傷的藥物多見於中草藥,特別是治療皮膚病、風濕性骨關節病、腎炎等疾病的中草藥(28.57%)。《158例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特點及診斷分析》(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論文.2008年)指出: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病因中中草藥佔據了50%。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藥物性肝損傷中草藥前五位元分佈

《正確認識中藥的肝毒性》(《第二十二屆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彙編》)總結至今臨床發現可致肝損傷的常用中藥有:黃藥子、菊三七、蒼耳子、何首烏、雷公藤、艾葉等。已知臨床上可引起肝損傷的中藥複方製劑有:壯骨關節丸、小柴胡湯、大柴胡湯、複方青黛膠囊(丸)、克銀丸、消銀片(丸)、消核片、白癜風膠囊、六神丸、牛黃解毒片等。

服用何首烏導致肝損傷凸顯

何首烏損害肝臟被頻頻曝出《158例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特點及診斷分析》中,為治療脫髮導致肝損傷的只有3例。但是近年因為治療脫髮而導致肝損傷的情況受到關注。解放軍第81醫院肝病研究所的《口服何首烏致肝損害40例臨床分析》研究論文顯示,在2004年5月份到2008年5月份,對四年間共收治的40例因口服何首烏致肝損傷的案例進行分析,其中38例均為常規劑量,這40例病人均為治療脫髮、白髮而服用了何首烏。平均服用9周後,出現了肝損傷的案例,有兩例患者死亡。結論稱,口服何首烏可引起肝功能損害,甚至誘發急性肝衰竭。多項來自其它醫院的類似研究也給出了相同結論。而媒體上,服用何首烏導致肝損傷甚至急性肝衰竭的案例被頻頻曝出。

另外國外也有多篇文獻指出何首烏導致肝炎。2006年,英國藥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發佈了有關何首烏導致肝損傷不良反應的相關資訊。2008年4月,澳大利亞醫療用品監管局(TGA)要求含有何首烏的製劑必須標明服用可能會導致肝損傷。

對中草藥致肝損傷,目前缺乏應對之策

多篇醫學論文指出近年中草藥致肝損傷有增長趨勢。一方面,很多人篤信“純天然無毒副作用”的錯誤觀念,對中草藥的毒性毫無防備,極易大量服用和長久服用,導致肝損傷。另一方面,在“是藥三分毒”的概念包裝下,中草藥的毒理沒有得到充分研究,因而既得不出科學的用法用量,也得不出準確的禁忌人群和不良反應,藥物說明書上往往一句“尚不明確”了事。貴陽中醫一附院消化內科周素芳醫生在其《正確認識中藥肝毒性》的文中表示,雖然目前中藥肝毒性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但90%的中藥毒性尚未掌握,缺乏系統研究。

這就意味著,無論患者是自行服用還是“遵醫囑”,都難以完全避免中草藥的肝毒性。

需要指出的是,許多化學藥物(現代藥物)也會引起肝損傷,尤其是解熱鎮痛類藥物。但是這些藥物的毒理被研究得很充分,說明書上對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和禁忌標注的非常清楚。這一點是中草藥還做不到的。

另外,並非有毒副作用就要把一種藥物一棍子打死,因為使用藥物經常要看是否“利大於弊”。但是一些可致肝損傷的中草藥並沒有被證明有療效,典型的如何首烏,其生髮、烏髮作用目前沒有得到任何科學證實。

含馬兜鈴酸中草藥是導致腎衰竭的重要原因

昨天,一篇《兄弟同患尿毒癥 弟弟為給哥哥換腎服毒自殺》的新聞讓不少網友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含馬兜鈴酸中草藥是導致腎衰竭的重要原因,甚至不少專業人士認為它是導致中國腎衰竭疾病的罪魁禍首。

馬兜鈴酸是目前已知的最強遺傳毒物,有強烈的致癌性

今年8月7日,兩項關於馬兜鈴酸的研究發表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研究稱馬兜鈴酸會導致人體發生大量基因突變。

馬兜鈴酸會導致人體基因突變早已被證實,但是新的研究證明馬兜鈴酸引發基因突變的能力超乎人們想像,是目前已知物質中最強的。美國研究人員對接觸過馬兜鈴酸的19名上尿路癌症患者以及沒有接觸這種毒物的另7名患者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結果發現,馬兜鈴酸接觸組每名患者平均發生753個基因突變,而非馬兜鈴酸接觸組每名患者只有91個基因突變。

所以強致癌物並非像人們一貫以為的那樣一定屬於“人造化合物”,事實上,馬兜鈴酸正是來源於自然界的植物中。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2008年將利用馬兜鈴屬植物製作的草藥列為1類致癌物。

馬兜鈴酸一旦服用即會造成不可逆的腎損傷,還可能進一步引發尿路癌症

含有馬兜鈴酸的各種草藥都會損害腎馬兜鈴酸的危害最初被認識,不是源於其致癌性,而是世界各地陸續發現腎損傷與服用含馬兜鈴酸草藥息息相關。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2001年發出警告,指出含馬兜鈴酸的藥材能導致腎臟不可逆損害。

而此時,中國僅服用“龍膽瀉肝丸(含馬兜鈴酸)”造成腎衰竭的患者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直到新華網2003年重磅報導了這件事,馬兜鈴酸引發腎衰竭的問題才引起重視。

實際上,引起腎衰竭還是第一步,患上馬兜鈴酸引發腎病的患者,有許多會繼發癌症。

國際上普遍全面禁止含馬兜鈴酸藥物,中國大陸仍允許使用

目前,歐美、日本、我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等均全面禁止含馬兜鈴酸藥物,但中國大陸並沒有這麼做。2003年新華網報導後,大陸管理部門只禁止了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這三種被認為含馬兜鈴酸較高的藥物。

同時,管理部門將其餘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則被列為處方藥管理,希望借此來減少或規範含馬兜鈴酸的藥物的使用。但事與願違,甘肅定西市人民醫院腎內科工作人員李玉霞發表的論文顯示,2004年-2008年間對藥房的用藥量統計,含馬兜鈴酸藥物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2007年北大第一醫院報告收治了三名馬兜鈴酸腎病兒童患者,其中一名死亡,一名等待換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