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情志養生——知足心常樂

每個人的情感表現方式不一樣,每個人的情志變化差異也不一樣,所以情志養生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一樣的理解;生活中常常見到有些人因情志過極而導致一病不起,所以中醫有“百病生於氣”之說,認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對於情志養生,你的理解是什麼呢?

精神內守病安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內經》中說:“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這都是說,人若能充分利用喜樂這種良性情緒和心態,對氣血的調和暢達是很有好處的,是有益於養生保健和健康長壽的。其方法就是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要學會自我愉悅,自我安慰,要善於主動發現和尋找生活的樂趣。要能做到知足者常樂,自得其樂,大肚能容,笑口常開。“笑一笑,十年少”,笑,的確是治病的良藥。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與別人攀比,要知道“人比人氣死人”。攀比,必然使人產生無盡的煩惱,煩惱纏身,又必然飯吃不下,覺睡不香,久而久之,就會致病魔纏身,如此,則談何健康長壽?所以,《內經》中講,要“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事若知足心常樂

《內經》中說的這種“恬惔虛無”的心態說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很多人在氣頭上都愛說“沒有過不去的坎”,但真正遇到具體事情時,卻又是毫釐不讓,寸土必爭。常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天翻地覆,甚至一氣之下,就此“駕鶴西去”。

與此相反,《紅樓夢》中的賈母則不然,她可謂一個賢達聰慧女性的代表。賈母之所以能在那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高夀至83歲,重要的就是她心寬神甯、豁達仁厚、樂觀開朗。她雖年高,卻愛看戲,一副“老小孩”性格,常與兒孫們猜燈謎取樂,和晚輩、下人打成一片。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能做孩子們的大朋友。她對周圍的人慈祥寬厚、和藹可親,深得晚輩們的擁戴和孝敬。古雲“仁者壽”,“樂者壽”,“事若知足心常樂,人能無求品自高”。這顯然是符合《內經》“恬愉”、“無為”、以德養生的觀點。人的一生“不順心事常八九”,若能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保持從容平和的心態,做到“事大事小,過去就了”,對於身心健康自然會有好處。

養氣練精全吾神

良好的精神修養,不是天生就有的。人的精神心理的修養,要在靜守中去體驗,才能精神“內守”。《素問·上古天真論》雲:“上古有真人者,提攜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這在今天來講,就是修煉靜功,調心、入靜,或靜坐,或站樁,總以清心入靜,排除雜念,一心體會體內氣血運行的變化,久而久之,則真氣充沛,五臟安和,形神健旺,自會長壽。甘肅省名中醫李少波高夀百歲,鶴髮童顏,思維敏捷,正是得益于他畢生修煉“真氣運行法”而從不懈惰。可見,人要健康,不僅要適量的體力勞動、體育運動,還要有適度的修心靜養、腦力勞動。只有“神靜則心和,心和則形全”。

溫馨提示:想要保持健康,必須形神兼養,而且養生這條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要大家踏踏實實,相信就會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