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春捂秋凍養生意義何在

春秋養生在我國北方很多地方會有“春捂秋凍”的說法,意思是春天穿衣服要儘量保暖,而秋天在一定程度上要挨些凍,只有這樣才能對身體有好處。但是您要注意的是秋凍並非人人適宜。

中醫理論認為天人合一,即人體與大自然是一個息息相關、充滿聯繫、密不可分的整體。正常狀態下,人體的動態變化規律必須與大自然的變化規律相一致和同步,這種一致性和同步性用中醫的概念來表達,即體現在陰陽的變化上,一旦這種規律因外來或內在的因素影響而被打破,即意味著人體健康狀況遭到破壞,任其進一步發展必將形成各種病症。所以無論從養生還是治療的角度看,使人體的陰陽變化與大自然保持一致是十分重要的。

一年四季之中,大自然的陽氣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此循環往復。對應的氣候特點是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陽氣在運動變化的任何一個環節受阻,都會波及整體。人體陽氣變化同樣要與之相適應。

——春季,陽氣初生,冰河解凍,萬物復蘇,初生之陽如剛萌芽之幼苗,當然難以抵禦早春的嚴寒,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使之去寒就溫,對應養生的要求就是要“春捂”,只有這樣陽氣才能不斷生髮,才會有夏季陽氣盛滿的繁茂景象。

——秋季,氣溫轉涼,大自然陽氣潛藏,人體陽氣也隨之轉入收斂狀態,只有很好地收藏,來年才能有生髮的基礎。可是陽氣主升主動,陽氣如何才能更好地潛藏呢?《內經》中關於陰陽關係還有另外一個原則,即“陰陽制約”,相對于人體陽氣來說,人體周圍的秋涼氣候就是陰,陰自然要制約陽,一定程度上,陰氣越盛,對陽氣的制約作用自然越強,就越有利於陽氣的收藏。“秋凍”的實質即加強陰氣的制約作用,其養生意義即在於此。

但是,秋凍的意義要隨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遷,畢竟是古人在當時的社會生活條件下總結出來的規律,現在人們由於生活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秋凍要凍得合理、適度。如果盲目進行“秋凍”,一些免疫力較差的老年人和兒童就很容易在此時患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今秋可能面臨季節性流感與甲型H1N1流感的雙重威脅,更要注意保健。

青壯年包括體質較好的老年人和小孩可以“秋凍”,但老年人和孩子自身調節能力差,應注意氣溫變化而適當增加衣服。否則這些人群遇冷抵抗能力下降,禦寒能力減弱,身體很快會發生不良反應,誘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開始秋凍的最佳時期是初秋。這時暑熱未消,雖然氣溫開始下降,卻並不寒冷。在初秋,無須急忙加衣,可適當延長“秋凍”的時間,當然夜間睡覺時要適當蓋些被子,以免受涼。

此外,秋凍不僅是停留在穿衣上,適當的活動鍛煉對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極有好處。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至寒氣通過排汗而擴張的毛孔入侵到人體。鍛煉到周身微熱,出汗即可停止。如果要進行冷水浴鍛煉,建議整個秋季都要進行,不要間斷。

總之在氣候多變的秋冬季節,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①積極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腎病和短暫性腦缺血。

②科學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情緒波動。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添衣服,防止著涼。

③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不吸煙,不飲酒,不吃高脂飲食,注意飲食衛生。

④有麻木、乏力、視物不清、頭痛、眩暈等早期症狀,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