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盛夏積極預防食源性疾病高發

盛夏是食源性疾病高發的季節,切不可掉以輕心。做好個人衛生,遠離應季疾病。

什麼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生物性病原體)等致病因數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發病率的前列,是當前世界上最突出的衛生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凡是通過攝食進入人體的致病因素,使人體患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疾病,都稱之為食源性疾患。從這個概念出發當不包括一些與飲食有關的慢性病、代謝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然而國際上有人把這類疾病也歸為食源性疾患的範疇。顧名思義,凡與攝食有關的一切疾病(包括傳染性和非 傳染性疾病)均屬食源性疾患。

1984年WHO將“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詞作為正式的專業術語,以代替歷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詞,並將食源性疾病定義為“通過攝食方式進入人體內的各種致病因數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質的一類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特徵

1、在食源性疾病暴發流行過程中,食物本身並不致病,只是起了攜帶和傳播病原物質的媒介(vehicle)作用;

2、導致人體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質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種致病因數(pathogenic agents);

3、人體攝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數可以引起以急性中毒或急性☆禁☆感染兩種病理變化為主要發病特點的各類臨床綜合征(syndromes)。

 

食源性疾病的預防

1.避免在沒有衛生保障的公共場所進餐。

2.在有衛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場購買有安全係數的食品。不買散裝食品。

3.新鮮食品經充分加熱後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鮮及肉類。生食瓜果必須洗淨。

6.重視加工涼拌和生冷類食品的清潔。

7.儘量每餐不剩飯菜。

8.吃剩的飯菜儘量放10℃以下貯藏,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製的醃漬食品。

10.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