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散步可緩解疲勞 4益處讓你愛上散步

導語:散步是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運動,散步雖然很簡單可是效果卻不必一些健身運動差。散步的好處具體有哪些?散步的功效又有哪些?

1、輔助治療多種疾病。散步對骨質疏鬆症、頸腰椎病、肥胖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中風後遺症、神經衰弱、抑鬱症、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著輔助治療的作用。

2、增強心血管的機能。經常散步可以調節整個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防止肌肉萎縮,保持關節的靈活性。

人在散步時下肢要支持體重,使小腿、大腿和臀部肌肉及骨骼都能得到鍛煉,同時身體向前位移,需參加活動的下肢肌肉群和身體其他部位協調配合,心臟則必然要加強收縮,加大心臟的血液輸出量,從而對心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3、提高機體代謝率。中老年人以每分鐘50米的速度散步,代謝率提高48%。如果每天步行1小時,走4000米~5000米,要消耗大約300千卡的熱量。

4、有助於消除疲勞。輕快的步行可以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是治療情緒緊張的一副理想的“解毒劑”。歌德曾說:“我最寶貴的思維及其最好的表達方式,都是我散步時出現的。”

由於散步時全身血液迴圈加快,使腦血流量增加,神經細胞的營養得到改善,可以幫助精神和心理緊張的人放鬆,對消除疲勞、保養身體以及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都是有幫助的。



不同老人對應不同散步法

1、快速散步法

散步時昂首挺胸、闊步向前,每分鐘走90~120步,每次30~40分鐘。適合慢性關節炎、胃腸道疾病恢復期的老年患者。

2、普通散步法

速度以每分鐘60~90步為宜,每次20~30分鐘。適合患冠心病、高血壓、腦出血後遺症、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

3、逍遙散步法

老年人飯後緩步徐行,每次5~10分鐘,可舒筋骨、平血氣,有益於調節情緒、醒腦養神、增強記憶力。

4、摩腹散步法

散步時,兩手掌旋轉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進行。每分鐘40~60步,每次5~10分鐘。適合患慢性胃腸疾病、腎病的老人。

5、倒退散步法

散步時雙手叉腰,兩膝挺直。先向後退、再向前走各100步,如此反復多遍,以不覺疲勞為宜。可防治老年人腰腿痛、胃腸功能紊亂等症。

6、定量散步法

即按照特定的線路、速度和時間,走完規定的路程。散步時,以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交替進行,做到快慢結合。對鍛煉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處。

7、擺臂散步法

散步時,兩臂隨步伐節奏做較大幅度擺動,每分鐘60~90步。可增強骨關節和胸腔功能,防治肩周炎、肺氣腫、胸悶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老人散步應量力而行

散步是一種不拘泥於形式的運動,閒散、自在,所以散步一般不會讓人很疲憊,但是如果想散步到遠一點的地方,那就要根據自己的體力了,不能勉強。

如果一定要去,可考慮帶上代步工具,如在南方水鄉,可讓一葉小舟隨行,既可以步行出去,坐船回來;亦可坐船出去,步行回來,這樣可以節省體力。回來後,可以先躺下休息一會兒,並喝點湯水來調和體內之氣。

春天訪梅,秋天賞菊,都是極為風雅愉悅心情的事情。風和日麗之時,約上二三老友,安步當車,拄杖步行裡許,會十分愜意。但一定注意不要因為太高興了,而讓自己過於疲憊。

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一個最佳的運動量,要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況和健康狀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量。對於運動量的把握,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對於老年人來說,散步是最理想、最方便的有氧運動。

如果能讓散步成為一種習慣,將大大地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現代醫學研究提示,健康老人散步可實行“355”原則,即每天散步30分鐘,每次5~6千米,每週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齡)/分鐘內。

比如一位65歲的老人,用170減去65,那他散步時的心率應保持在105次/分鐘為宜,最高也不能超過125次/分鐘。按照這個頻率散步,出點汗,可促進血液迴圈,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同時使呼吸順暢,達到鍛煉效果。

科學的散步有益健康,不科學的散步則可能帶來傷害。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承重關節,關節腔內分泌滑液,隨著年紀的增長,膝關節出現退行性變,出現骨質增生,所產生的滑液亦減少。因此,老人散步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從較小的強度開始,循序漸進。

②儘量不要在坡地散步,這對保護膝關節有利。

③不要背著手散步。背著手散步不能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也不利於身體放鬆,不能達到最好的運動效果。如果遇上有石子及坑窪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體,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挺胸、抬頭、擺臂,有利於全身運動和身體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