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經絡養生:常按5大穴位最養肝

中醫認為,通過按摩相關的穴位,可起到滋陰補血,養肝補肝的作用。關于按摩養肝,人們必須要知道5大養肝要穴。

按摩相關的穴位,可起到滋陰補血,養肝補肝的作用

1.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于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2.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

大敦穴位于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

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大敦穴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3.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溪穴

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

太溪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

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

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

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里屬于“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5.行間穴

“行間穴”位于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

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里散出去了

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里散出去了。

下面向大家推薦一些養肝的食物

以味補肝,食醋為佳

醋性和平,散瘀解毒,下氣消食,入肝經。

急性肝炎患者每次以15毫升醋,兌水服,每日3次

急性肝炎患者每次以15毫升醋,兌水服,每日3次。每次配合用維生素c200毫克、維生素b2片。連服2周即可。

升發肝陽,以酒為宣

酒性甘溫,有暢通血脈、散瘀活血、祛風散寒、健脾和胃等功用。

少量飲點酒,可使肝中陽氣升發

秋冬交際,寒氣較盛,肝陽難以升發。倘若少量飲點酒,可使肝中陽氣升發。

海帶養肝

中醫認為海帶性寒、味咸,具有軟堅散結,清熱利水,去脂降壓等功效。

海帶清熱利水,去脂降壓等功效

海帶中的褐藻酸能減慢放射性元素鍶被腸道吸收的速度,并能排出體外,對進入人體內的鎘也有排泄作用,防止便秘和腸癌的發生。

喝養肝茶

沖泡紅茶,再根據個人口味調適量蜂蜜、紅糖。

沖泡紅茶適合肝火旺,脾胃功能不佳者

每天飯前喝1次,能溫中養胃、護肝驅寒,適合肝火旺,脾胃功能不佳者。

雞肝養肝

雞肝性味甘溫,有補肝、補腎、安胎、止血的作用。特別是用來補肝臟較其他動物肝臟作用更強,且可暖胃。

雞肝性味甘溫,有補肝、補腎、安胎、止血

蔥白生姜茶

大蔥1根,拍扁切碎放鍋里,加開水1碗,用大火燒沸,加紅茶適量,調入生姜汁1匙,沖濃茶趁熱飲用。喝完后就可以上床睡覺,能增熱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