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经络养生:常按5大穴位最养肝

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相关的穴位,可起到滋阴补血,养肝补肝的作用。关于按摩养肝,人们必须要知道5大养肝要穴。

按摩相关的穴位,可起到滋阴补血,养肝补肝的作用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2.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3.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

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

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

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

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

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下面向大家推荐一些养肝的食物

以味补肝,食醋为佳

醋性和平,散瘀解毒,下气消食,入肝经。

急性肝炎患者每次以15毫升醋,兑水服,每日3次

急性肝炎患者每次以15毫升醋,兑水服,每日3次。每次配合用维生素c200毫克、维生素b2片。连服2周即可。

升发肝阳,以酒为宣

酒性甘温,有畅通血脉、散瘀活血、祛风散寒、健脾和胃等功用。

少量饮点酒,可使肝中阳气升发

秋冬交际,寒气较盛,肝阳难以升发。倘若少量饮点酒,可使肝中阳气升发。

海带养肝

中医认为海带性寒、味咸,具有软坚散结,清热利水,去脂降压等功效。

海带清热利水,去脂降压等功效

海带中的褐藻酸能减慢放射性元素锶被肠道吸收的速度,并能排出体外,对进入人体内的镉也有排泄作用,防止便秘和肠癌的发生。

喝养肝茶

冲泡红茶,再根据个人口味调适量蜂蜜、红糖。

冲泡红茶适合肝火旺,脾胃功能不佳者

每天饭前喝1次,能温中养胃、护肝驱寒,适合肝火旺,脾胃功能不佳者。

鸡肝养肝

鸡肝性味甘温,有补肝、补肾、安胎、止血的作用。特别是用来补肝脏较其他动物肝脏作用更强,且可暖胃。

鸡肝性味甘温,有补肝、补肾、安胎、止血

葱白生姜茶

大葱1根,拍扁切碎放锅里,加开水1碗,用大火烧沸,加红茶适量,调入生姜汁1匙,冲浓茶趁热饮用。喝完后就可以上床睡觉,能增热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