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夏季謹防五不適癥狀 腹瀉中暑熱傷風

夏季天氣非常的悶熱,這時候人們是非常容易患有病狀的,除了有中暑現象,還會常因為在飲食上面沒有注意出現腹瀉等。那么夏天經常會出現哪些癥狀呢?我們要如何面對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腹瀉

專家分析說,這些就診的患者多數人是在用過晚餐或食用過多油膩食品后,馬上吃一些冰鎮的水果、飲料或過于辛寒的食物,腸道受刺激后導致腹瀉。專家介紹,腹瀉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水瀉(無細菌型的);另一種有細菌感染的腹瀉,大便成果凍狀有黏液的,那種就急需到醫院就診了。

專家指導:一旦出現腹瀉,不要盲目吃抗生素,以免造成胃腸菌群紊亂,多注意補水;在腹瀉期間禁服牛奶、豆漿、水果和一些甜食,多以粥、醬菜等清淡食物為主,同時需服用一定量的鹽開水,補充人體因腹瀉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注意:吃完飯不要馬上吃冰冷食物。

中暑

專家指出,當出現中暑先兆時,要趕快離開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處休息,喝一些含有鹽分的清涼飲料;在額部、顳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有預防作用。癥狀嚴重者要及時到醫院診治。發現中暑較重甚至昏厥者,要立即掐人中穴,促其蘇醒;然后把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并及時撥打120,以便迅速送到醫院救治。

專家指導:在戶外進行大消耗量體力活動時,應避免喝大量含咖啡因飲品(如咖啡及濃茶)及酒類飲品,這些飲品會加速身體水分透過泌尿系統流失,反而更容易導致中暑。

注意:我們在大中午的時候最好不要出去,這時候是最容易出現中暑現象的。

熱傷風

室內空調溫度開得過低,有些人會出現頭昏、惡心、胃口不好、四肢無力的癥狀,也就是“熱傷風”。專家介紹說,一般來說,酷暑天得的感冒,老百姓叫“熱傷風”,中醫稱為“暑濕感冒”。“熱傷風”尤其是在悶熱潮濕的“桑拿天”容易得,由于人體內存有內熱(通常人們所說的“上火”也屬于一種內熱),然后又感染了風邪的感冒。

專家指導:不要長期處在空調的環境中,最好在空調開機1—3小時后關機;空調溫度最好定在25—27℃,室內外溫差超過7℃,會加重人體體溫調節中樞的負擔,引起神經調節紊亂;辦公桌不要安排在冷風直吹處,若長時間坐在辦公室,應適當增添衣服,比如披件長袖外套。

注意: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要披件長袖外套。

關節炎

很多人因為工作等原因,整天都會在開著冷氣的車廂里面工作,長時間這樣的話,他們的膝關節會時不時地酸痛。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醫院看下了,看看自己是不是患有關節炎。

專家介紹,夏季天氣炎熱,許多市民往往只圖一時涼快,不注意關節的保暖,容易引發關節炎癥狀加劇或舊病復發。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把空調溫度開得過低。市民工作、學習或開車一段時間后,最好起身活動一下關節,舒展一下筋骨,即使在炎夏也要注意保暖。穿著短褲的市民,久坐空調房,最好在腿上蓋上一條毯子。

注意:坐辦公室的腿上蓋個毛巾毯。

面癱

很多病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天熱貪涼吹空調、吹電風扇后抵抗力下降,而出現病毒性面癱、神經炎的患者。有患者把空調溫度開得過低,且風口正對著臉部,第二天一早就發現自己的嘴合不攏,喝水都能漏出來,話也說不清楚。

專家指導:氣溫驟升切不可過度貪涼,空調、風扇都應該避免直吹面部,在治療期間一定要避免再受風寒,包括長時間吹風扇和在過冷的空調屋內滯留;顏面局部可以做熱敷;多飲水,飲食清淡,不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夏日溫度較高,如果不注意防暑降溫,可能中暑。但大家或許不知道,如果服用某些藥物,也可能增大中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