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多對幼兒說話有利于語言發展?驚人的新研究挑戰傳統觀念

和寶寶溝通的時候,一些正在興頭上的父母會高聲地用元音發出“誰是我的li-i-ttle baybee ”或“咕咕嘎嘎”的聲音。初為人父人母,他們聽到最普遍的建議就是孩子聽到的單詞越多,詞匯量增長的就越快。一項最新的調查研究顯示,父母一對一地跟寶寶說話,不僅能擴大幼兒的詞匯量,對寶寶的整體語言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許多家長都很關注和寶寶溝通時用幼兒腔調和普通腔調那一個更好。我們通常認為用幼兒腔調對寶寶說話會損害兒童早期語言發展,這一觀點在它們年長一些的時候已經被醫學界證明是錯誤的。根據《今日心理》一刊,幼兒腔調的說話方式是寶寶學習父母語言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在一對一學習的環境下。有時將這種說話形式稱為“媽媽語”或“父母語”——為了引起孩子注意力的說話方式。通常情況下,寶寶在與父母進行目光接觸、看到夸張表情、目睹節奏性動作和手勢的情況下更愿意說話。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成年人必須確保說的話是正確的并不斷重復強調,這樣孩子就能輕松地掌握短句和一些簡單的概念。

華盛頓大學和康涅狄格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證實了幼兒腔調的說話方式對于兒童早期語言發展有著潛在的益處。在這項即將發表在《發展科學》的研究,研究人員用幾千個30秒的片段記錄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語言交流,以此來確定是否用幼兒腔調說話對早期兒童語言發展的效果要比正常強調好。26個1歲左右的嬰兒,穿著帶有錄音機的背心,這些錄音機每天收集寶寶8小時的聽覺環境,共持續4天。

研究者們用LENA(語言環境分析)軟件來檢測錄音的內容。研究人員能夠識別在每個場景里,誰在說話,有多少人在那里,說話的方式使用的是幼兒腔調還是普通腔調,并參考當前已知的變量因素。

研究人員讓父母填寫了一份調查問卷,以便了解2歲的小孩掌握了多少詞匯量。結果顯示聽幼兒腔調的小孩知道更多的詞匯。同樣是一對一說話,同樣是2歲的小孩,聽幼兒腔調的寶寶平均掌握433個單詞,而聽普通腔調的寶寶平均只掌握了169個單詞。

那些喜歡發出“How are youuuu ”和提高音量的父母可以使寶寶從一歲開始就說更多的話。在父母單獨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時候這種方式最有效。即使把這26個家庭的社會經濟因素考慮在內,這種結果還是成立的。

這就強調了在語言風格和社會環境下說出的話相比,大量的詞匯并不會促進早期語言發展。“我們的分析表明幼兒腔調這種說話方式的普及會使孩子得到更好的語言發展。,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 華盛頓大學研究所學習與腦科學的聯合主任、研究報告合著人帕特里夏說,醫學快報報道說。

“這項研究的重點在于你應該用何種方式去跟孩子聊天”,康涅狄格大學心理學教授‘第一作家奈潤.拉米雷斯 - 埃斯帕扎說,“幼兒腔調比普通腔調更有助于語言發展,當發生在一對一交流的環境中效果會更好”。

根據兒童健康的說法,1-2歲的寶寶開始聽懂別人對他說的話并能夠通過語言跟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孩子的詞匯量增長迅猛的時候,發音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建議家長們在與孩子交流時注意詞匯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