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牙齒矯正順序:先治療,在矯正!

通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發現自己牙齒出現狀況就急著去矯正,其實這是不可行的,首先是應該先治療口腔疾病,再做牙齒矯正才好,看看下面的解釋。

1.有蛀牙、牙周病等牙齒牙齦問題者應先處理,治療完成之后再矯正,未來才能有一口好牙,牙齒也才能在正確的角度與位置。

2.要有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若平時的潔牙口腔衛生都做不好,未來矯正期間的口腔衛生將更不易維持。

3.與醫師討論治療計劃,例如是否需要拔牙等,都要了解清楚,拔牙是不可逆反應,一旦拔了牙,就無法再后悔了。

4.要有正確的認知,治療有其極限,并不是所有的齒顎狀況都能經由齒顎矯正來完全解決,因此患者可與牙醫師討論,找出最好的改善方法;又如美丑是主觀的認知,像是暴牙能改善到何種程度等先詢問清楚,不要有過度的期待。

5.先了解治療時間的長短,雖然一般以2年為標準,但每個人的狀況不同,飲食、生活習慣、按時回診調整與否、配合度如何等,都會影響矯正時間長短,所以事先要有良好的溝通。

6.有哪些項目需要收費、收費方式、金額是否能接受、未來是否還有費用等,都要了解清楚,以免未來發生糾紛。

齒顎矯正是一種積極的治療過程,在矯正完成之后如果從此不再管它,仍可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并非一勞永逸,畢竟牙齒在原來的位置多年,因此通常在矯正之后仍需使用維持器,以維持治療效果。維持器需使用多久,與矯正前的狀況、治療工具、治療方法、治療結果等都有關系,例如原來有牙周病的患者,因為“地基”已經比較不穩定,牙齒矯正后仍可能容易移動,所以常必須使用固定式的維持器。一般來說,齒顎改變得越多,未來回復原樣的機會也越大,所以維持器的使用就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