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怎樣提高身體的柔韌度?

日常生活中,要倒車時,你是否可以很輕易地轉頭向后看?還是倒完車,脖子一陣酸痛?出門系鞋帶時,是否可以不費力地彎腰?還是彎個腰,就快要直不起來?這都是我們身體的柔韌程度不夠的原因,那么怎么應對呢?

影響柔韌程度的因素,除了關節本身的結構外,軟骨組織也會牽制柔韌度好壞。不過,擁有適中的柔韌度,肌肉關節較不會因用力而受傷。另外,訓練柔韌度,也可達到放松肌肉、緩解下背痛及肩頸酸痛、維持正確姿勢與良好體態、避免突然動作時發生肌肉拉傷等的效果,也有助于預防運動傷害。想要改善柔韌度,就要勤做伸展運動。不過,一般人在伸展時常常以上下左右、來回急動,即彈振式的方式做伸展運動,力道不易控制,反而容易因過度伸展而受傷。比較好的伸展方式是靜態式伸展,也即逐漸伸展肌肉,并在最后伸展位置保證一段時間,應該注意幾個要點:

伸展的時候,不要有疼的感覺,伸展到有一點緊就可以了,伸展關節要緩慢,并要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圍里,不要過度,防止拉傷,每個部位每次拉伸的時間約10~30秒,每個動作重復2~3次。每周至少作3次伸展,可能的話,每天都挪出一些時間來練習,更有增進柔韌度的效果。體能活動時,對于會使用較多的關節部位,運動前應該特別多花一些時間伸展。要特別注意,充分熱身運動后,再做伸展運動,效果會較好。另外,運動后由于體溫升高,在做緩和運動時加一些伸展運動,不但伸展效果更好,也有助于解除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