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盤點家庭飲食誤區

一日三餐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好多女性或男性在煮飯時並沒有想到煮飯也有那麼多需要注意地方。

吃素不吃葷現在吃素食的人越來越多,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害怕葷食會引起肥胖、冠心病等。但如果絕對食素,並非有利於健康。食素者蛋白質往往攝入不足,會發生抵抗力下降、渾身無力、水腫等情況。另外由於食素者食物單調,機體中掌管食物消化的酶系統功能逐漸遭到破壞,最後會導致物質交換失調。植物性食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有機酸,而缺少造血的微量元素鈷、錳、鐵和銅等。此外,植物性食品脂肪含量少,但人體每天需要50克左右的脂肪,要想滿足這種需要,就要大約吃5千克的植物性食品,而且,植物蛋白很難代替動物蛋白。故從抗衰益壽的角度看,絕對素食不可取,只有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平衡膳食,才是通往健康長壽之路。

煲湯時間越長營養越多人們認為煲湯時間越長,湯裡的營養越多。以燉骨頭湯為例,很多人認為熬得時間越長,骨頭裡的鈣質才能全跑出來,燒煮時間少則一二個小時,多則三五個小時,有的甚至燒一天。殊不知,這種無謂的燒煮是毫無科學道理的。營養學家指出,食物過多地在高溫下燒煮,時間越長,損失的營養越多。人們平常愛喝的骨頭湯,無論多高溫度,花多長時間,都不能將骨內的鈣質完全溶出,這是因為動物骨骼中所含的鈣質不易被分解,久煮反而會破壞骨頭中的蛋白質。正確的方法是將骨頭砸開,然後放入一定冷水,在爐火中慢慢加溫,燒開後加一點醋,使骨頭中的磷、鈣溶解到湯內,整個加熱過程以一小時左右為宜。這樣煲出來的湯既有營養又鮮美可口。

偏愛吃炒菜有些人為了減肥不食脂肪,而偏愛吃炒菜。但最近國外專家研究顯示:本身含脂肪及熱量相當低的蔬菜,在經過炒、煎等烹調後,吸入的油脂量遠遠高於原來本身已有較多脂肪的肉類。專家研究發現,含水量豐富的食物(如各類蔬菜),經過烹製之後,吸入的脂肪量最多。這主要是由於蔬菜的細胞與細胞間的空隙充滿了空氣,而魚和肉細胞與細胞的空隙充滿了液體,所以前者較易吸入油脂,一碗炒菜所吸入的油脂比一碗炸魚或炸排骨所含的油脂更多,所以對於減肥者來說,多吃炒菜不但收不到減肥的效果,反而會增加體重。

從現在開始,在家裡負責煮飯的女士或男士要注意嘍,科學營養的飲食搭配才能給家人帶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