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警惕!立秋後口腔潰瘍易復發

暑熱天氣,潰瘍高發

在炎熱的夏季,人們的生活規律發生明顯變化,晚睡、熬夜,加上現代人習慣於吃熱辣、油膩食品、酗酒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給身體“火上加油”。尤其是那些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容易波動,經常有疲勞感、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捂出”口腔潰瘍。那麼,立秋後,口腔潰瘍給人們帶來的困擾是否會變少呢?

對此,美國“活力牙齒”網站近期專門做出了統計。遇到健康問題時,上網諮詢已經成為一種“現代求醫方式”,該網站對2004—2009年不同月份網友對“口腔潰瘍”點擊量進行統計後發現,六、七、八月份是口腔潰瘍“高發期”,其中八月份最為突出。

專家提示,在這段時間有三類人應重點預防口腔潰瘍。一是月經期前後的女性,由於體內激素水準驟變,口腔潰瘍易復發;二是營養缺乏、貧血的人,尤其是缺乏鐵和B族維生素的;三是“粗心的人”,使用做工粗糙的假牙套、牙刷,吃太燙的食物或不小心咬了自己一口,都可能成為誘因,這種情況占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的38%。

此外,有些牙膏和漱口水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鈉,刷牙時的白色泡沫就是由它產生的。挪威一項醫學研究曾指出,這種化學成分會增加口腔潰瘍風險,因為它破壞了口腔的保護層“黏液素”。尤其是對於口腔潰瘍的高發人群而言,這些“壞習慣”對口腔黏膜的破壞力無疑是雪上加霜。

多數潰瘍有病根兒

實際上,我們常見的口腔潰瘍就是指復發性口腔潰瘍,它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復發性口腔潰瘍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20%,可分為輕型、口炎型和重型口腔潰瘍,其中80%是輕型口腔潰瘍。目前認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作和以下因素有關:

1.消化系統疾病及功能紊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便秘、痔瘡等胃腸道疾病患者,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率會明顯增高。這是因為,人體全身黏膜結構是相似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主要病損在消化道黏膜,與此同時,口腔黏膜也較為“脆弱”。胃腸道疾病患者易發口腔潰瘍的另一原因是,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同樣的道理,不愛吃蔬菜水果的偏食者也易得口腔潰瘍。

2.內分泌變化。有些女性每逢經期前後就會出現口腔潰瘍,這可能與月經前的孕酮水準增高,雌激素的水準降低有關。

3.遺傳因素。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往往會有復發性口腔潰瘍,但是發作頻率和程度卻不盡相同。

4.精神心理因素。有的人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狀況不佳等情況下會發病,這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5.慢性病“併發症”。糖尿病、血液病、結核病等慢性病患者,由於黏膜的營養供應不良容易出現口腔潰瘍。

6.其他因素。包括缺乏微量元素鋅、鐵、葉酸、維生素B12等,可能會降低免疫功能,從而增加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的可能。

兩周不愈,提高警惕

口腔潰瘍在少數情況下可能是惡性病的症狀,因此瞭解鑒別方法非常重要。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通過識別下列特點,有助於進行簡單的判斷:

首先是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良性口腔潰瘍一般1—2周內即可癒合。如果歷時較長,超過兩個月仍沒有痊癒,或發作頻繁,一個月超過兩次,都需要儘快去醫院就診。

其次是形態和數量。形態較規則,圓、橢圓或呈線條形,邊緣整齊、清楚,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晰,凹陷的基底部較平滑,摸上去柔軟,且疼痛明顯,多為良性。惡性的形態多不規則,邊界不清,邊緣隆起呈凹凸不平狀,潰瘍底部不平,呈顆粒狀,摸起來感覺有些硬,不同於其他部位,而且潰瘍不疼或不太疼。

再者是全身情況。良性口腔潰瘍全身症狀較少,頸部淋巴結不腫大,或略腫但不硬、不粘連。惡性口腔潰瘍則相反,會表現出相應頜面部腫大、淋巴結粘連。

最後是對藥物的敏感程度。良性口腔潰瘍正確使用藥物效果明顯,能加速癒合,惡性的則不明顯。此外,有些人沒有找到準確病因就擅自用藥,結果潰瘍不但沒有好轉,還越來越重。應該提醒的是,若良性口腔潰瘍用藥8次後,仍疼痛不止,潰瘍不消,說明該藥無效,應上醫院檢查,並在醫生指導下換藥。

飲食調養保護黏膜

找准口腔潰瘍的發作規律和誘發因素,是預防、治療的首要措施。

容易發病的人要注意口腔衛生,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要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摩擦,不吃太燙的食物,儘量少吃辣椒、醋、薑、蔥、八角、咖喱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柑橘等熱性水果,少吃炸排骨、炸雞腿等油炸品,以及其他太過粗糙堅硬的食物,還要戒掉煙酒。其次,注意營養均衡,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以便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在潰瘍發作期,要少食多餐,吃半流質食物。每次進食後,用鹽開水、生理鹽水或藥物漱口液漱口,防止食物殘渣加重繼發感染。平日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堅持體育鍛煉,保持大便通暢。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避免過度疲勞。婦女經期以及前後注意多休息。牙刷要買軟毛的,經常做口腔檢查,及時修補壞牙。牙膏應儘量挑沒有十二烷基硫酸鈉成分的。

此外,還可選擇對口腔潰瘍有輔助治療作用的藥膳。如大白菜湯、清炒豆芽、涼拌豆腐、清炒茼蒿,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水煮山藥、蓮心紅棗湯、杏仁核桃羹、糯米紅豆粥等有滋陰補氣的作用。

局部用藥,促進癒合

治療“原發病”重在解決引起口腔潰瘍的根本問題,減少發作。然而一旦長了潰瘍,在局部用藥緩解疼痛、促進癒合才是“當務之急”,能有效緩解病情,顯著提高生活品質。

促進癒合的藥物很多見,中藥以桂林西瓜霜、冰硼散、珍珠粉等散劑為主,西藥主要為含皮質激素、抗生素或生長因數的乳膏和膜劑等。選擇局部用藥時,可以先試用中藥再試用西藥。

以目前最常用的三金西瓜霜系列產品為例,它們以傳統良藥西瓜霜為主藥,配以其他地道中藥材精製而成。藥性平和,對口腔黏膜及胃黏膜無強烈刺激。內含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及數種微量元素,針對不同症狀與口味,滿足了口腔咽喉患者的多元化個性需求。其中,桂林西瓜霜噴劑藥性最強,治療口腔黏膜潰瘍的功效顯著。

使用桂林西瓜霜噴劑要注意,噴劑中的藥物為粉劑,與口腔噴霧劑不同,在向口腔內噴藥時要屏住呼吸,以防藥粉進入呼吸道而引起嗆咳。噴劑應直接噴於患處,以達到快速滲入創傷面的目的。在用藥後半小時內,應避免進食、飲水,以方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