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中醫養生要遵循自然規律

雖然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但是人與人之間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生活的周圍也都不是單獨的存在著,這就像一個整體一樣,相成相輔,誰都離開誰。中醫也是認為“天人合一”,生病了就要尋找藥物,藥物也是從大自然中獲得,人生病也不是因為一處有問題,比如感冒不只會發燒,咳嗽,有可能還會頭暈,嗓子疼,多處受損傷,要顧全所有症狀,感冒才能好的快,必要時還要吃點輔助藥。這樣身體才能圓滿的痊癒。那麼中醫還講究什麼呢,就看看博大精深的醫學文化是怎麼說的,大家不妨學習一下。

“天人合一”是傳統中醫養生的核心理論,它最早出自《黃帝內經》。“天”指大自然,“人”指身體,“合一”則是順應的意思。從大的方面理解,天人合一是講人和大自然、與天地之間的關係:人生存在大自然中,既要保持自身的規律,又要順應宇宙的規律。從小的方面來說,天人合一就是指導我們生活在自然中,怎樣求得平衡,怎樣擁有健康。

“天人合一”的養生理論說起來像是大道理,其實就是人與自然在細節上的和諧,體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需要一點點去磨合。它特別提倡重視後天養護的作用,每個人的先天基因決定了身體的基礎,後天則可以在原有基礎上提高生命的品質。也就是說,要尊重先天,但不能放棄或忽略後天,應該因人、因時、因地,順應身體規律,順應自然規律來養生。

科學飲食最重要

養生講究吃得有品質,這裡的“品質”不是說吃得貴,而是要科學。

第一大原則就是要順應自然。比如多吃時令的蔬菜和瓜果,少吃反季節、轉基因的蔬果,這就是順應時令。飲食上不要偏食,儘量吃整株菜,包括蔬果的根、莖、葉、花、籽,這就是順其自然。中國有句古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實際就是要因人因地,多吃成長環境中常吃的,父母家族中常吃的食物。現在進口水果、進口食品有很多,每個人都要考慮身體是否適合,偶爾吃些沒吃過的食物對身體影響不大,但吃太多就接受不了。我在臨床上常看到一些病人,由於吃了榴槤、芒果等進口水果導致過敏。還有些南方人到了北方生活,依然保持辛辣的口味,頻繁上火導致口舌生瘡,這些都是忽略了氣候和地域的差異。

飲食上第二原則是遵循規律。比如一日三餐要規律:早餐的營養最重要,午餐要吃好、吃飽,晚餐要清淡、易於消化。但現在絕大多數人都給弄顛倒了,中午大多是工作餐,隨意糊弄填飽肚子,過於草率和簡單。晚餐則往往比較豐富,不僅熱量太高,還難以消化,影響睡眠,長此以往會加大身體負擔,導致疾病。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習慣吃素,有些人靠饑餓來控制體重,這些都是不可取的。要做到真正順應自然,應該什麼都吃,什麼都少吃一點,人體的正常運轉需要多種營養的攝入來共同維持。

根據時節調作息

《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就是一種順應,人應該順應自然界的四時變化,合理安排作息。

春夏時節萬物復蘇,正值天地之氣相交、生命繁茂生長之時。此時,人體要顧護陽氣,才能保持一種生機盎然的狀態。平時應保持舒緩而積極的生活習慣,儘量去伸展自己的身體,多去大自然中散步。作息上要講究“夜臥早起”,即“晚睡早起”,入夜睡眠、天亮起身,每天保證6~7小時的睡眠時間即可。

到了秋季,萬物成熟,平定收斂。此時,天高風急氣燥,大自然的陽氣開始衰減,陰氣開始萌生,作息上要注意“早臥早起”,從而收斂精氣,保持神志的安寧。

寒冷的冬季,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白晝逐漸縮短,黑夜逐漸延長。此時可以適當延長睡眠時間,作息應逐漸調整為“早臥晚起”,早點上床睡覺,如果時間允許,待到陽光照耀時起床最好,以躲避寒邪、求取溫暖,避免陽氣受到擾動,過度傷陰。

所以,該吃時就吃,該睡時就睡,每天順時休息,否則便會導致陰陽失調。中醫講,白天屬陽,夜晚屬陰。白天時消耗精氣神,如果到了晚上又不休息,就會讓陽氣消耗得更多,陰陽平衡破壞後很難補回來。有人後半夜才睡覺,即使晚起床也補不回來,就是因為錯時休眠,違背了自然規律,因此《黃帝內經》講要睡“子午覺”。

控制七情六欲

實際上,中醫中的“天人合一”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定義是相吻合的。真正的健康不僅是沒有不適的感覺,化驗指標正常,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並且能夠適應社會。如果一個人情緒不好,不能與人良好相處,這也是不健康。真正的健康包括合理的情緒,喜怒哀樂都要適度表達。

中醫還有“七情六欲可以致病”的說法,也是強調把控情緒,用恰當的方式宣洩情緒。這裡還要特別跟中老年人說明:人到中年血氣方剛,要戒之於“鬥”。中年人不要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這時候人不能什麼都想擁有,不要什麼都去競爭,更多的時候應該學會放手,學會割捨。

人老之後氣血漸衰,要戒之於“得”。人老退休後,凡事都要退後一步,這時就不要想得到了。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很多未了的願望,要學會把這些深藏起來,不要再去爭“得”。老人的養生基礎就是要順其自然,高高興興,學會寬鬆待人待事,把希望和機會留給年輕人。

中國講究中庸,醫學也是,不要處處爭強好勝,傷了和氣,也壞了身體。不要跟自然規律過不去,順應自然規律的同時要會即時的做出調整,做到有度量,有氣量,保持身體愉悅。要適應自然規律,不要夏天按照冬天的方法進補,要學會內外兼補。氣是養生第一步,讓氣順了,才能開始下一步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