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脾胃濕熱食療方法

脾胃虛弱有很多原因,比如感受到了外物是影響。比如潮濕,濕熱等情況。或者是自己的飲食問題,特別是無節制的飲食對脾胃的傷害是很大的,還有一個因素很少人會注意,也就是情緒上的影響。比如思傷脾。下面我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下脾胃濕熱食療的方法。

脾胃濕熱,中醫證候名,亦稱中焦濕熱。是指濕熱蘊結脾胃,脾胃運化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症狀的病理變化。多由感濕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症見脘腹痞滿、體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面目皮膚發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脈濡數。治以清熱利濕為主。

該證在門診診療中幾乎每天均可見到,它涉及消化、腫瘤、泌尿等多個系統的多種疾病,而消化系統疾病更為常見,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膽石症、膽囊息肉等。在肝癌手術、食管或胃或腸癌手術後,其各自發展的不同階段均可能出現,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脾胃虛弱一般是脾胃有寒邪,濕氣重.脾胃為中土,喜燥惡濕,喜暖畏寒.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飯,粥等.少吃寒涼食品,如西瓜,冬瓜,蘿蔔,柚子,柳丁,涼茶,冷飲等.可以吃些大棗、山藥、茯苓餅等,這些具有健脾功能.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食療

1.薏米紅豆粥

薏米與紅豆按1:1比例,再加等量大米,吃20多天后,可變為薏米和紅豆之比為2:1,另一半是大米,粥熬至不稠不稀。

2.冬瓜湯

連皮冬瓜加水清燉。

3.麥冬

熱較重者,可用麥冬熬粥,也可泡到菊花茶裡飲用。

除了以上需要治療的情況,其實大家也要多注意預防。比如儘量不要久呆在潮濕的地方,或者飲食上面也需要注意,特別是不能暴飲暴食,也不要吃太刺激的東西。平時情緒不要太激動了,保持愉快的心情。脾胃濕熱食療畢竟有限,大家也可以熬點中藥等,都是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