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中醫疾病脾胃濕熱如何食療
問題 【中醫科】 【歸檔】 16年05月21日

脾胃濕熱如何食療

問題描述 網友性別:男
網友年齡:35歲
詳情描述:
網友回答
2016年05月21日 00:00

脾胃病變多濕多滯,其中脾病多濕,易被濕困;胃病多熱,易為熱壅,總為氣機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變不宜大補大泄,而貴在調理,探本求源,明氣機失調之因,審因論治,複脾胃升降之常,使濕滯消,升降和,諸症可除, 在調理脾胃時,還應兼以宣通肺氣,因脾主運化水谷,化穀如漚,肺主布散精微輸布如霧,脾需肺之協助,才能完成水穀精微的布散,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所雲:“脾主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主宣發肅降,脾胃主升清降濁,同司氣機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臨床用藥應於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鬱之品,如杏仁、栝樓、麻黃等,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鬱,使濕阻得運,啟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濕熱:脾胃濕熱見症多端,胃脘疼痛,嘈雜灼熱,口幹不欲飲,饑而不欲食,小便色黃,大便不暢是脾胃濕熱的辨證要點,對此症的治療應本著清熱不礙利濕,利濕不助熱的原則,應用三仁東加減,常加冬瓜皮、茵陳,使濕祛熱清,脾胃安和,濕熱下痢多用葛根芩連東加減;若出現黃疸之症,可用茵陳五苓散加減,

2016年05月21日 00:00

山藥百合大棗粥

將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適量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