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蒺藜的功效與作用 蒺藜的治病配方

導語:蒺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主要藥物療效為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辛、苦,微溫;有小毒,歸肝經。

蒺藜的功效:

1、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2、通身浮腫。有杜蒺藜每日煎湯洗。

3、大便風秘。用蒺藜子(炒)50克、豬牙皂莢(去皮、酥炙)25克,共研為末。每服5克,鹽茶湯送下。

4、月經不通。有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每服15克,米湯送下。

5、難產(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貝母各200克,共研為末,米湯沖服15克。過一會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藥。

6、蛔蟲病。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採集的蒺藜子,陰乾搗成散,生前了一匙,飯後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齒動搖。用蒺藜去角,生研25克,加水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溫時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燒灰貼牙,亦能固齒。

9、鼻塞多年,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臥。滿口含飯。隨好以藥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噴出一、兩個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塗臉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風。用白蒺藜子300克,生搗為末。每服10克,熱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後斷根。服至半月時,白處見紅點,即預示有效。

12、疔腫。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搗爛,以醋調勻封瘡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瘡。用蒺藜葉搗爛敷患處。如無葉,可用子代替。

蒺藜的作用:

水浸液、乙醇一水浸液及30%乙醇浸液對麻醉動物均有降壓作用。灰分中鉀鹽及生物鹼成分有利尿作用。生物鹼成分和水溶部分對大鼠小腸蠕動有抑制作用。這一作用與乙醯膽鹼有對抗性。此外生藥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生藥所含硝酸鉀透入體內還原成亞硝酸鉀,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而產生窒息。其生物鹼成分除具有上述作用外,對大鼠還有中樞興奮作用,劑量50毫克/公斤可引驚厥,20毫克/公斤,可明顯降低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升高血糖、膽固醇及腎腺皮質激素的血藥濃度。

蒺藜的治病配方:

1、身體風癢,燥澀頑痹: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方龍潭家秘》)

2、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後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3、胸痹,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4、通身浮腫:杜蒺藜日日煎湯洗之。(《聖惠方》)

5、奔豚疝瘕:蒺藜十兩(帶刺炒),小茴香三兩(炒),乳香、沒藥各五錢(瓦上焙出汗)。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6、急引腰脊痛:搗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7、氣腫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黃,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幹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8、乳脹不行,或乳岩作塊腫痛: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服。(《方龍潭家秘》)

9、經:當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服,食前。(《儒門事親》當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