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人經常散步可以鍛煉大腦 拒絕腿無力

老人上了年紀後,往往會雙眼昏花、牙齒脫落、行走艱難……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如果一味地煩惱也無濟於事。今天39保健編輯總結了老人散步應當注意的幾個要點:

飯後不可立即散步

養生之道,古來有訓:“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實並不是讓人們飯後立即去散步,而是在半個小時之後為宜。飯後食物停留在胃部,通過散步可以刺激腸胃運動,將胃氣輸送到脾,促進消化。《蠡海集》說:“脾、胃五行皆屬於土,土壤只有耕種鋤值才能生長糧食,不去管理耕鋤就會成為荒地,而散步之於人體就像耕鋤之於土地,只有運動才能顯現生氣。”

散步時不宜交談

《遵生八箋》指出:“凡是散步的時候,不要與人交談。如果想要說話,最好停下腳步,否則會消耗人體元氣。”古人認為,人的身體內是存在真氣的,散步時會動搖真氣。因此,如果在散步時與人交談,就會造成真氣洩露,有害健康。現代醫學研究也佐證了這一說法。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邊走路邊說話,腹部肌肉的活 動會明顯減少,這也就預示著發生事故的風險將有所增加。由於說話和呼吸屬大腦同一區域控制,走路時不停地說話,大腦就會“一心二用”。同時,中樞神經系統 由於信號傳輸中斷,腹肌力量也會減弱,對脊椎的保護作用就會下降,使老人骨骼出現意外的幾率增加。

散步意在養神

散步是一種隨意自在、且行且停的狀態。若是匆匆忙忙或者滿懷心事,便失去了散步的意義。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散步能刺激大腦生長。研究者證實,一周進行3次強度足夠的步行鍛煉的話,大腦負責記憶的海馬體體積會增長。正常情況下,大腦會隨著年齡老化而萎縮。而每天散步可以使大腦保持清醒,令體內的氣血動起來。

散步應量力而行

在風和日麗時,老人們約上三五好友,不僅能領略大自然的美景,還能放鬆心情、鍛煉身體。值得注意的是,老人散步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以免在散步途中突發疾病而措手不及。散步過程中一旦出現疲勞、頭暈等情況,應儘快找地方休息。每次散完步回家之後可喝一杯熱水補充元氣,靠在榻上閉目養神一會兒。

()獨家專稿,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投稿及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