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快來補課吧!城裡人只有7%會洗手

導語:在剛剛過去的全球洗手日,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保持良好洗手習慣的我國城市居民僅7%。專家指出,人們大多能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但很多人在用電腦、數錢後卻沒有洗手的意識。生活中,人的手接觸細菌的情境很多,就讓我們來學一學看似簡單的洗手之道。

【1】肥皂應懸空放置保持乾燥

大多數人都知道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能更有效殺滅手上的細菌。不少家庭將固體肥皂放在肥皂盒中,肥皂長期處於濕漉漉的環境很容易滋生細菌,用這樣的肥皂洗手不但不易起到殺菌作用,還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在存放肥皂時要特別注意保持乾燥,最好用線繩將肥皂懸掛起來或用多孔皂盒。



【2】外出歸來應立即洗手

一般來說,飯前便後、外出回家時立即洗手最重要,更能有效降低人體感染疾病的風險。很多人外出回家後卻不會想到要洗手,實際上從外面回家第一件事就應該是洗手。

不管是坐公交,還是買東西,會頻繁接觸到來自別人的千萬種細菌。以甲流病毒為例,它黏附在我們手上後可存活約兩小時,如果回家後不洗手就喝水、吃東西或者抱孩子,很快自己就會感染上病毒並傳染給家人。



【3】用電腦後要洗手

眼下許多年輕人有一邊上網娛樂,一邊吃零食的不良生活習慣。鍵盤、滑鼠、手機等電子產品上的細菌比廁所的還多400倍,但很多人卻經常一邊使用這些產品,一邊吃東西。用過電腦、撥打電話或者使用其他電子產品之後,一定要記得在清洗雙手之後再吃東西,否則很可能將病菌帶入體內,引發胃腸類疾病。



【4】點鈔票後要洗手

很多人在點完鈔票後想不到要洗手,或者覺得拿到手的鈔票比較新,不需要洗手。其實看似很新的鈔票上的細菌達到平均每張貨幣118萬個。所以摸完鈔票或錢包一定也要洗一洗手。



【5】打噴嚏後也要洗手

人們在打噴嚏時常常有一個下意識的舉動,用手捂著嘴巴,導致噴嚏中的飛沫都飛濺在了手上。噴嚏中帶有大量的病菌,一個噴嚏可噴出約2萬個飛沫,排出病毒、細菌4500-1500000個,每個飛沫上都帶有數量可觀的病毒、細菌。所以打完噴嚏做好洗一下手。



【6】不用公共場所兌水洗手液

餐館和商場提供的洗手液一般都非常稀,這是商家為了節省成本而在洗手液中加了水所致。有關專家說,洗手液兌水還不如不用洗手液,因為兌的水有可能存在細菌,兌水操作時存在二次污染。而且,低濃度、經過二次污染的洗手液是否有消毒效果很難說。

此外,頻繁使用一些殺菌的洗手液或者專業洗滌用品,反而會造成細菌的抗藥性,造成大環境的菌群紊亂。



【7】洗手液每次用一滴即可

很多人生怕洗手洗不乾淨,所以按出大量洗手液在手上,洗的時候使勁揉搓,專家提醒說,這樣容易損傷皮膚,非但留不住水分,反而會讓病菌更容易侵入。

還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洗手液都只靠酒精殺菌,但酒精不能有效地去除吸附在皮膚細小縫隙中的汙物,如灰塵、泥土、血漬等,所以,一旦手上沾染此類汙物,還是應該先用肥皂洗手去汙,然後再使用洗手液殺菌並潤膚。



【8】非感應式水龍頭易二次污染

在醫院以及商場裡,感應式龍頭沒有完全普及。而專家表示,公用場所最好使用感應式龍頭、烘乾機。如果沒有,水龍頭最好也是方便按壓式的,可以用肘部摁壓,或者用乾淨的一次性面紙包裹著去使用這些龍頭、按鈕,這樣可以避免手被再次污染。



【9】洗完手後要充分沖洗

有些洗手液可以使皮膚的菌群產生耐藥性,除此之外,洗手液還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聚乙二醇,影響生殖健康,甚至致癌。因此,用洗手液洗手後一定要充分沖洗,直到雙手搓不出細沫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