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血壓”總是控制不住?腎臟君為啥說,怪我嘍

他每天都按時吃藥,而且別人吃一到兩種就能奏效,而他吃了四種,血壓依然控制不住,這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此高血壓非彼高血壓。你造嗎?腎臟不好可以引起高血壓,也就是說,有一種血壓叫“腎血管性高血壓”。

腎血管性高血壓是咋回事兒?

正常情況下,腎臟可分泌腎素(升血壓素),啟動“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來調節血壓,這是人體血壓調節重要的機制。

腎動脈是為腎臟提供血液的主要血管。當腎動脈發生狹窄或閉塞時,腎臟就會缺血、繼而代償性地分泌過多的腎素,就這樣引起了高血壓。

幕後黑手又是誰?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腎血管性高血壓呢?其實,不同年齡人群,原因也不盡相同。

老年人多因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腎動脈內膜下形成斑塊,繼而斑塊堵塞血管管腔,最終發生腎動脈狹窄。

年輕患者(

咋分辨“腎血管性高血壓”呢?

高血壓都知道,怎麼知道自己的標籤是“腎血管性高壓”呢?別捉急,就讓頭條妞來充當一次柯南,告訴你這些真相:

從某種程度講,血壓異常升高不見得是壞事,它警示了背後可能隱藏著某種原發病。

一旦發現原發病,積極處理原發病變,多數血壓可得到很好控制,甚至終身擺脫對降壓藥物的依賴。

建議平時血壓控制不佳,尤其同時服用2-5種降壓藥物情況依然控制不好者,應排除“腎血管性高血壓”。

那麼,重點來了,如何排除呢?化驗血“腎素水準”結合“腎動脈彩超”可基本明確。

治療方法有啥不一樣?

如果吃降壓藥不管用,有啥秘密武器來對付“腎血管性高血壓”呢?

簡單說,就是對症治療。也就是說,針對不同原因的腎動脈狹窄,然後痛下狠手,去除掉“幕後黑手。”

對動脈硬化性腎動脈狹窄,傳統觀點認為多數患者可開刀或介入重建腎動脈。但最新觀點認為,當血壓異常升高且藥物控制不佳時才考慮此法。

至於“肌纖維發育不良”和“大動脈炎”所致的腎動脈狹窄首選腎動脈球囊擴張術,不建議放置腎動脈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