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還沒到睡點,可為什麼吃飽了就犯困呢

我最近換上了一種吃飽就犯困,就想睡的病。睡了一夜,可吃完早餐就困了,好不容易撐到午餐,剛吃飽又想睡覺了... ...這種情況想不胖都難。這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我吃飽總是犯困?

吃飽就想睡,科學家表示也不知道

很多人認為是大腦供血不足所致。事實上正常的機體有獨特的機制讓大腦的供血保持平穩,即便其他器官的血液分配有所改變,也不會對大腦的供血造成影響。舉個例子,我們運動時雖然肌肉的供血大幅度增加,但大腦的血供仍然保持穩定。由此看來這種說法靠不住。

到目前為止,關於餐後為什麼嗜睡的問題,科學界還沒有個統一確切的答案。但經過各種研究,發現了幾個比較站得住腳的答案:

1. 與膽囊收縮素有關。

相關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受試者體內分泌的膽囊收縮素(CCK)在飯後2小時內有明顯升高,兩小時後開始回落。睡意也是在飯後開始顯著增加,之後趨於平緩。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答案總結:我們體內的膽囊收縮素與睡意存在正相關的關係。另外需注意的是,進食高脂肪餐會導致CCK水準含量更高,餐後睡意也更強烈。

2. 與食欲素含量低有關。

食欲素,也叫下丘腦泌素,是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食欲素的含量與人類的饑餓感及睡眠有著直接的關係。當食欲素含量低下,人就會覺得昏昏欲睡和不想運動。而食欲素含量高地時候,情況則會截然相反,人會變得清醒且活躍。有研究發現,進食會導致血糖升高,當血糖濃度高時,會抑制食欲素的分泌,食欲素含量降低,我們就會表現出困倦。

3. 與副交感神經亢奮有關。

通常食物的刺激會讓副交感神經相對亢奮。興奮的副交感神經除了會增強我們的消化功能、促進吸收營養物質及補充能量之外,還會讓我們血壓下降、心率減慢、體溫降低、呼吸減慢,而這些表現都容易引導我們進入睡眠。

4. 與胰島素大量分泌有關。

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體吸收之後,胰島素就會大量分泌,控制體內血糖。但與此同時,胰島素會抑制蛋白質的分解和促進褪黑素的形成,使人產生睡意。另外,胰島素還會促使K離子從血液裡進入細胞內,這種輕度的低鉀狀態可使人感覺疲勞,使不上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