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記住這7個標準,就是一個健康的“超市達人”

一個完美的週末,一定不能少了逛超市這一環節。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可不都得從超市里選購?沒有柴米油鹽,何以過生活!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必需品,看似易購,但若以健康為首的話,學問可大著呢。

①零食

其實零食吃多了,對身體是有害無益。像薯片、薯條、辣條等油炸小食品,完全可算作垃圾食品,不吃最好。餅乾、蛋糕、糖果、酥點、巧克力等零食,即便打著“無糖”的招牌,也要少吃。而堅果類零食,少加工,低糖,但油脂含量高,所以可以適當吃,但要控制量。

②飲料

大多數頂著果汁名義的飲料,其實都是果汁不足,添加劑有餘。與純正的果汁比起,營養大打折扣,而且經常飲用會有害健康,同理乳酸飲料。所以建議大家少喝,不喝最好。乳製品建議購買脫脂牛奶、低脂牛奶、無糖優酪乳、全脂牛奶、乳清蛋白等。

③蔬菜

蔬菜可分為普通蔬菜、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蔬菜和有機蔬菜四類。其中有機蔬菜栽培中不用任何人工合成物質,綠色食品不用任何中高毒物質,無公害蔬菜則承諾不會發生農藥超標問題。一般有保鮮膜在冷凍的蔬菜會更新鮮,當然,沒有保鮮膜的蔬菜,如果知道品牌和產地,看起來很新鮮,也可以放心購買。

④肉類

不論豬肉、牛肉還是羊肉,裡脊或者後腿肉都是較瘦的肉。當然,要均衡飲食,不妨多吃雞肉和魚肉,它們的脂肪含量更低。記住越是吃起來肉香四溢的,往往就是越肥的。比如牛排和排骨。

⑤熟食

一是要看色澤。經過薰制的肉製品一般為棕黃色,並帶有煙熏香味。紅腸為紅麴紅色,小泥腸為乳白色或米黃色。已經包裝的熟肉製品,期外包裝應該是完好的,沒有漲袋。

二是要看保質期,在保質期內可選購。這主要是指包裝好的腸類熟食,選購時,除看標籤上的成分和日期外,還要看腸體有沒和腸衣分開,分開了就是變質,不要選。

⑥調味料

好菜的味道是調出來的,而配料的選購也是有講究的:

鹽:精製碘鹽用手抓捏時感覺較鬆散,而且顆粒均勻,鹹味純正。假碘鹽聞著有氨味,口嘗有苦澀味,手捏成團易散,而且容易受潮。

醬油:醬油並不是顏色越深越好。我們可以通過其成分辨別,成分越簡單,表明化學成分越少。另外,氨基酸態氮含量越高,醬油的品質就越好,鮮味也越濃。

食醋:總的來說,品質好的食醋,應呈琥珀色或紅棕色,具有食醋特有的香氣,沒有其他不良的刺激性氣味。體態澄清、濃度適當,無懸浮物、沉澱物,無黴花、浮膜等。

味精:味精有結晶狀和粉狀兩種,結晶狀味精的顆粒呈半透明細長狀,潔白如霜。粉狀味精呈乳白色,光澤好,細尖狀。

八角:上等的大料為八個角,瓣角整齊,尖角平直,果皮較厚,背面粗糙有皺縮紋,內表面兩側顏色較淺,平滑而有光澤,腹部裂開,蒂柄向上彎曲。

白砂糖:優質的白砂糖,應該是顆粒大如砂粒,晶粒均勻整齊,晶面明顯,無碎末,糖質堅硬的。並且,用鼻聞會有一種甘蔗糖汁的清香味。

⑦食用油

超市里的食用油,主要分為4類:

第1類: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這類油的特點是多不飽和脂肪酸特別高,亞油酸特別豐富,但耐熱性較差。所以適合做燉煮菜,不太適合炒菜。

第2類:花生油、米糠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這類油各類脂肪酸比較平衡,其中油酸最豐富,而且耐熱性較好。它們適合炒菜,但不適合爆炒或油炸。

第3類:橄欖油和茶籽油。橄欖油含有80%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對控制血脂有益,也因此被譽為最健康的植物油。國產茶籽油雖更廉價,但其營養價值、食療功能並不遜色於橄欖油。它們的耐熱性好於大豆油,所以涼拌、炒菜、燉菜都可以。

第4類:棕櫚油、豬油、牛油、黃油等。特點是飽和脂肪酸多、稍涼一點就會凝固,耐熱性最好,可用於油炸。

建議:家庭用油,最好第1、2、3類輪換著吃,實現不同油脂的配合。而第4類飽和脂肪酸太高,不建議經常食用。

柴米油鹽選好了,生活才會更精緻嘛~來來來,讓我們一起做個健康的“超市達人”吧!

()獨家專稿,歡迎分享,請點擊獲取授權。
投稿及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02

掃碼或關注微信公號jjkkxxg
回復【猝死】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