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頸椎病/高血壓病人必看!!!

張XX 女 40歲 有慢性高血壓病史,平素血壓170/110,長期用藥物維持,今日來診自述頭暈,晨起服用降壓藥一粒,但頭暈並未減緩,再次測量血壓160/110,服藥已幾年餘,但屢屢不見效果,經頸部檢查,考慮頸性高血壓,按頸性高血壓處理,調理完後血壓明顯下降,頸部肌肉僵硬緩。

通過此次病例,想告之所有一直用藥物治療高血壓但血壓持續不降的慢性高血壓病患者,您的高血壓是否是頸椎病所引起?

下面我們就瞭解一下什麼是頸性高血壓?

頸性高血壓是指因頸椎勞損、退行性變、外傷等原因,使頸椎間組織失穩及錯位,產生無菌性炎症,直接或間接刺激頸交感神經節或椎動脈而引起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腦內缺血,從而導致的中樞性血壓異常.隨著頸椎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

頸型高血壓分兩種類型

1、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

頸椎小關節移位或增生的骨贅可直接壓迫或刺激椎動脈,頸交感神經節導致椎動脈痙攣,引起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反射性地使血管運動中樞興奮性增高,引起高血壓。

2、交感神經功能紊亂

頸部病變或頸部軟組織損傷,使頸部肌肉痙攣,頸部神經、血管等軟組織受牽拉或擠壓,造成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和血管痙攣,影響大腦供血,使腦內CO2的濃度相對增高,刺激血管運動中樞的興奮性增強,最後導致血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