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驚蟄後的養生總原則及8款春季養肝粥

①3月6日,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

②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③驚蟄時節正是“九九”豔陽天,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回升到零度以上。

④這個時節乍暖還寒,應適當“春捂”,可多吃梨防外感咳嗽。

驚蟄到了,春天,不遠了~

【驚蟄後的養生總原則】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這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點要點。

按照一般的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天氣已開始轉暖,並漸有春雷出現,雨水漸多,平均氣溫能達到16℃—18℃。雖氣候日趨暖和,但陰寒未盡,所以氣候變化較大,有時降雨量也不少,突然其來的冷空氣亦較強,且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乍暖還寒。

“春困”和“春捂”

在這節氣裡尤為突出和重要。此時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上醒來比任何一節氣都遲,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困”,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皮膚的毛孔和血管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液增多了,而供應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出現了所謂“春眠不覺曉”的“春困”。

此節氣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禦寒的衣物。感冒不是在寒冷時容易染上的,往往是在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去過多的衣服,突然著涼時染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