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睡覺前吃會發胖 胃部要“平反”

吃某種食物會脹氣,睡前吃東西會發胖……所有這一切,人們往往認為是胃惹的禍,事實未必如此。日前,據美國“網路醫學博士”網站報導,幾位元腸胃病專家對幾大誤區做了更正,給胃“平反”。


食物在胃裡消化。

人們通常認為,胃會將食物攪拌、碾碎,大部分消化過程發生在那裡。其實,食物並不是按吃進去的順序而消化,它們經胃攪拌後,直接進入小腸。

少吃東西能讓胃變小。

一般來說,一個人成年以後,胃的大小基本上就不會變了。不過,少吃東西雖然不能令胃縮小,卻能重新設置“食欲調節器”,這樣你就不會覺得那麼餓了。

瘦人比胖人胃小。


胃的大小與體重無關。天生的“瘦猴”與胖人相比,胃可能一樣大,甚至更大。

吃非水溶性食物(如高纖維穀類)容易脹氣。實際上,水溶性纖維(如草莓、蘋果、豆類)更易導致腹脹,這其實是負責消化水溶性纖維的腸菌群在“作祟”,而非水溶性纖維根本不能消化,只能穿腸而過,既然未曾與腸菌叢發生交互作用,也就談不上形成腸道氣體了。

胃酸和體重無關。

這兩者之間是有關係的。只要能讓腹部脂肪減少一公斤,你的胃就會感覺舒服不少。懷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隨著胎兒的成長以及對內臟器官的擠壓,胃痛的次數隨之增多。只要孩子一降生,壓力就減少了,胃痛自然也就緩解了。

睡覺前吃東西會發胖。


人們的固有觀念認為,在某一時間攝入的食物總量與消耗熱量的比例,最終決定是否會增加體重。其實,這個想法並不具有科學性。睡覺前吃東西並不會變胖,只是更難以消化,會產生腹脹、腹痛感,並會排氣,疲勞有壓力時尤為如此。

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管飽。

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消化慢,停留在胃裡的時間長。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自然覺得,吃了含有脂肪的食物在較長一段時間不感覺餓。其實,薄脆餅、麵包或甜食一類的簡單碳水化合物,反會使血糖和胰島素水準快速增加或下降,引起心情和胃口的急劇變化,讓你有飽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