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耳鳴就是耳朵“中風”了

核心提示:耳鳴的人很多,他們能感到耳朵裡有聲音,像蟬鳴或者像雷聲,總之高頻的低頻的都有,而且越是閑的時候,耳鳴就越嚴重,罹患者不勝其煩甚至苦不堪言。之所以耳鳴,與身體的衰老、與腦缺血有直接關係,在某種意義上說,耳鳴其實就是耳朵“中風”了。

耳鳴的人很多,他們能感到耳朵裡有聲音,像蟬鳴或者像雷聲,總之高頻的低頻的都有,而且越是閑的時候,耳鳴就越嚴重,罹患者不勝其煩甚至苦不堪言。之所以耳鳴,與身體的衰老、與腦缺血有直接關係,在某種意義上說,耳鳴其實就是耳朵“中風”了。

耳鳴的原因出自內耳,內耳是我們身體裡負責聽力和平衡的器官。內耳的個頭兒雖然很小,卻是“耗氧大戶”。身體的其他器官缺氧還可以耐受,還沒有特殊不適的時候,但內耳已經承受不住了,由此出現的第一反應就是耳鳴。

除了病毒感染等會造成內耳神經細胞損傷之外,更多的耳鳴和腦中風的發病原因一樣,都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液迴圈障礙,比如熬夜、失眠、壓力大、精神緊張,內耳的血管處於緊張狀態,由此引發血管痙攣、阻塞,引起內耳供血不足,耳鳴就此發生。

現在研究發現,出現耳鳴的人,以後罹患中風的幾率遠遠大於沒有過耳鳴的人,因為他們腦血管的供血,早就在有耳鳴的時候,已經有問題了,耳朵“中風”可以是腦中風的預警,是衰老或者是未老先衰的結果。

治耳鳴,人們多會求助於中醫,中醫治療耳鳴,多是用補腎藥,除非是突然出現的,聲音很響的耳鳴,屬於中醫的實證。在西醫裡,可能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聽神經的損傷,其餘的耳鳴,多是因虛而致,最常用的是“耳聾左慈丸”,就是在補腎經典“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增加了針對耳朵的藥物。

但是,耳鳴的嚴重與否,和心理、精神關係很大,越是緊張,越是糾結於此,耳鳴就越嚴重。所以,包括很多西醫專家在內,都建議耳鳴者在用藥物治療的同時,將旋律和緩的音樂當背景音樂,一來可以舒緩情緒,而且也可以借此替換耳鳴的聲音。因為耳鳴發生時間越長,大腦對這種聲音就有了記憶,即便日後通過治療或者休息,耳鳴本身減輕,但大腦的記憶很難消除,因此才會時時出現,這也是一種藥物無奈的“繞梁三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