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常識

健康常識

走路也可養生,只是你真的會“走路”嗎

我們每天都會走路,近年來社交軟體興起了記步排名,讓不少人重新開始重視了走路。其實走路的確好處多多,除了能消耗熱量以外,還能降低患癌風險,而且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對忙碌的都市人來說是理想的養生方式。但要想走路養生,前提是要正確走路,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正確走路需要注意的要點:

姿勢

我們走路應該抬頭挺胸,目要平視,軀幹自然伸直;收腹,身體重心稍向前移;上肢與下肢配合協調,步伐適中,不必太緊繃但也不能太放鬆。

步速

快步是不錯的鍛煉方式其中頻率應保持每次40分鐘-60分鐘,大概每秒走兩步。快走時,心率應維持在每分鐘120次~140次,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

時間

對上班族而言,晚上是走路鍛煉的最佳時間,飯後半小時至睡前兩小時範圍內都是理想的時間。而對老人而言,下午4點也是不錯的時間,這時關節靈活,體力、肢體反應和適應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壓也較平穩。

地點

走路鍛煉應選擇道路平坦和空氣清新的地方,公路邊不適合快走,車流量大,空氣品質差,且柏油路面太堅硬,對膝蓋和腳踝衝擊力較大,相比而言,鬆軟的土路和塑膠操場更適合,還要繞開施工工地和環境複雜的道路。

裝備

要想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應穿著寬鬆舒適的運動裝和合腳的軟底跑鞋,最好隨身帶上一瓶白開水或是運動飲料,可以少次多量地補充水分。為避免運動傷害,快走前應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熱身活動,防止因步幅過大、頻率太快造成拉傷。

走路的養生好處

1、愉悅身心,快樂行走

當你置身戶外,有規律地行走於大自然中,新鮮的空氣和周圍的美景能夠讓人產生非常愉悅的感受,甚至對治療憂鬱症有一定的效果。

行走鍛煉還是天然的鎮靜劑,經常進行行走鍛煉,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抑制低落情緒,讓人在行走之後精神狀態良好,周身輕鬆,精力充沛。

2、走路比慢跑安全

曾幾何時,慢跑被認為是絕佳的全身運動,但現在我們已然探尋到一種更安全、更簡單、更有效,同時也更有利於身心的運動方式——行走!

行走比散步有效,比慢跑安全,尤其對於很少運動以及30歲以上的女性來說,貿然進行跑步鍛煉,膝關節、肌腱等部位很容易受傷;心、腎、肝等臟器或新陳代謝系統有問題的人,會出現明顯的血氧供應不足的狀況。

而行走時,人的腳底所受的衝擊大約是體重的1~2倍,僅為慢跑的1/3左右,行走時對身體的衝擊能提高免疫,延緩衰老

走路是最平凡的行為,最經濟的運動,卻常常有不凡的效果。經常堅持行走鍛煉,可以減少30%心臟病,50%糖尿病的幾率,還可以防治精神憂鬱,神經衰弱等疾病。

適量強度與時間,並能持之以恆的行走鍛煉,可以促進機體免疫系統功能,推遲免疫器官的老化。

3、Walking是最好的補藥

此言出自西方醫學鼻祖希波克拉底,中醫也將行走稱為“百煉之祖”。多年來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規律的Walking行走計畫,可增進人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

歷屆美國總統都是行走鍛煉的擁護者和實踐者:羅斯福只通過行走運動就治好了哮喘;艾森豪通過行走使心臟病得到痊癒;甘迺迪是個“行走狂”,一周能走80公里。對於關注自身健康的女性來說,與其大把吞咽保健品,不如走出家門,更加積極地為自己的健康加油。

4、走路是懶人的運動

對於很多上班族而言,持之以恆的體育鍛煉無異于天方夜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和數張過期的健身卡使大多數人很無奈。

現在,運動懶人們的福音來了,對行走的運動效果深信不疑的西方醫學界說,體育運動並不是保持健康的唯一途徑。專家們認為,每天散步30分鐘可以擺脫“成人病”的危險。每天走一萬步的人,患心腦血管病的幾率會下降60%。

5、走路零成本,高回報

走路健身,時間靈活,沒有場地和設備的限制。不用擔心健身卡過期,不用特別安排健身時間,不用專門跑到密閉的健身房與眾人一起揮汗如雨。

只要你邁開雙腿,走起來,健康和快樂就會自動找上你。而且,行走還是最環保的健身運動。讓我們的低碳生活,從行走開始吧!

6、走出好身材,健身減肥兩不誤

大多數女性最煩惱的莫過於大腿粗壯,臀部肥大和突出的小肚腩,希望擁有苗條的體形是每個女性特別關心的問題。

目前,許多運動醫學專家一致認為,長期科學地堅持行走鍛煉,可以減少體內多餘的脂肪,使身材變得勻稱和健美,是眾多運動中健美效果最為顯著的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