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老中醫說:只有這樣才可以精神好,睡眠好,身體好!

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這樣說你的脾胃不好,脾虛。人體中的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那麼脾虛的症狀究竟有哪些呢?脾虛應該怎麼去調理呢?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瞭解下吧。

脾衰則力不從心,記憶力差,思維與反應遲鈍。頭暈的源頭在於後腦發空,淺層次明著是脾的問題,深層次暗中則是腎的問題;只有解決了脾衰的問題,後腦所表現的症狀和感受才能明顯好轉。

脾衰時,全身癱軟無力,患者又說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誤認為是闌尾炎。脾衰的嚴重程度盛於心衰,病情發展隱蔽,變化微小,由於檢查不出來,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即使是在病情惡化時,也難以找到實質上的證據。脾衰嚴重時看文字只看到兩行,大腦就會極度疲勞,接著就昏睡過去;與人交談,只聽到一、二分鐘,大腦就會一脹,隨即大腦一片空白,對方談什麼,全然沒聽見,緊接著昏昏沉沉、疲勞至極。因此脾衰比腎虛更可怕。

在人體五臟中,脾屬土。在自然界,土生萬物,人體是個小天地,脾就顯得十分重要,每一個器官都離不開脾土的作用。是脾每天在孜孜不倦地把飲食中的“水穀之精微”轉輸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去滋養我們的身體。而且,脾位居中央,相當於―個“中央處理機”,人體的新陳代謝,升清降濁,全由它在中央控制著。脾臟滋養人體.控制人體的力量,也叫“中氣"。

脾臟還統血,有“後天之本”之稱,也就是五臟六腑之母。有人在思考時不易入睡,思慮過多,就會傷及心脾,使其虛弱。脾虛而不能統血,會引起血液的耗損,血液無法歸心養心,就會心神不安,所以失眠。久而久之,還會引發其他機體的失調,例如:神經虛弱,食欲不振及血壓失常等。

神經衰弱、失眠、多睡都會傷脾。眼胞及肋部亦屬脾管轄,睡眠不足的時候,眼眶及兩頰凹陷,眼睛佈滿血絲,臉色暗沉無光。古人說“睡為眼食,只要七日不睡,眼睛就會乾枯。

綜上所述,脾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如果脾出了問題,其他器官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因此,要想有―個好身體,就要好好養護好自己的脾臟,只有這樣才可以精神好,睡眠好,身體好。下面再介紹食療養脾的四種方法:

醒脾:取生蒜泥10克,以糖醋少許拌食,不僅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還可以預防腸道疾病。也可常取山楂條20克,生薑絲50克,以糖、醋少許拌食,有開胃健脾之功 。

健脾:選用各種藥粥健脾祛濕,如蓮子.白扁豆.薏仁米煮粥食,或銀耳 ,百合、糯米煮粥食,或山藥、土茯苓、炒焦粳米煮粥食。

護脾養脾:老年人宜常按摩腹部,可仰臥於床,以臍為中心,沿順時針方向用手掌旋轉按摩20次。同時,散步亦能養脾健胃,可使食欲增加、氣血暢通。

曖脾:因食生冷過多,容易寒積脾胃,影響日後的消化功能,此時可用 較厚的紗布袋,內裝炒熱的食鹽100克,置於臍上三橫指處,有溫中散寒止痛之功。

脾的養生要點其實很簡單,沒有任何很深奧的東西,就是要求我們日常生 活中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不生氣、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