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頸源性心臟病,你有心悸的症狀嗎

在臨床上可以看到很多患有心臟病的病人,患有心臟病會有心慌氣悶、心悸、心痛等等症狀,但是很多人治療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效果,這個時候就會被轉到頸源性心臟病去按照脊椎病的治療方法來治療得到緩解。那麼頸源性心臟病究竟是怎麼回事?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因頸椎間盤變性、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以頸肩痛,放射到頭枕部或上肢,出現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疼痛,重者出現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以至於四肢癱瘓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

頸椎病除上述多見的病狀外,還常常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統,出現心臟病的症狀,如心前區作痛,心律失常,還會有胸悶不適感、心悸、氣促等。這一些因為頸椎病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統稱作“頸源性心臟病”或“頸心綜合征”。

引起頸源性心臟病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自頸椎和胸椎發出後分佈到心臟病影響心臟的活動。當頸椎出現病變時,會壓迫到交感神經,從而影響到支配心臟的神經繼而引發心臟疾病,於是就表現出了類似冠心病、心絞痛的症狀,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等心臟病症狀。

雖然“頸源性心臟病”常容易被誤診為冠心病。但頸源性心臟病的心絞痛與冠心病中的心絞痛是有區別的。它與勞力負荷變大、情緒激動無關,服用硝酸甘油類藥品及鈣離子拮抗劑無法緩解;而頸椎負擔增大卻經常是這一類心絞痛的發病原因,如高枕臥位,長時期維持過分仰頭、低頭的體姿,長時期頭頸轉向單側,脊背受寒、潮濕、扭傷、勞累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診斷頸源性心臟病之前,要首先通過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方法排除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