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還需儘早治療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在女性中常見,特別是這個時期女孩處在發育階段,由於不好意思就出現含胸駝背的現象,這很容易引起脊柱側彎,嚴重的脊柱側彎需要及時手術矯正。

一、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治療

1、青春期特發性脊柱側凸是最常見的側凸,女性多於男性,以胸彎右側凸為多。對青春期側凸治療最重要的是按Risser征評價患者發育時期。對20°以下發育成熟的患者,可不予以治療。若對未成熟患者,可行體療,每半年拍片隨診觀察直至發育成熟。如側凸超過25°,生長發育尚未成熟,應儘早給以Milwaukee支具或胸腰骶支具治療,並配合以體療或電刺激治療,直到整個脊柱生長停止和risser征4級(Ⅳ度)以上,才去掉支具。對仍有生長發育的青春期側凸Cobb角在40°以上者,不應再保守治療,而應直接行脊柱矯形固定融合術,一般以Harrington器械為最常用。

2、對骨骼發育成熟前發病,于成年後就診的成年患者,有的作者指出其胸彎角度在50°-80°範圍者,仍有進展的可能,而側彎小50°大於80°則較少進展,主張對骨骼成熟後的進展性胸椎側凸,如角度達50°,應行手術融合。如胸腰段側凸角度超過50°時,為防止引起腰疼也可考慮手術治療。總之,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治療,應根據患者不同年齡,側凸類型等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二、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症狀

1、青春期是骨骼生長發育的迅速階段,也是側凸進展增快的時期。影響側凸進展的因素很多,除年齡外,與側彎類型、月經初潮、Risser征及Harrington因數等有關。Lonstein普查中關於不同年齡側凸發生率不同的報導:9歲以下為2.5%,10歲為4.1%,11歲8.8%,12歲19.8%,13歲24.5%,14歲19.5%,15歲以上為20.8%。說明了年齡與發展的關係。

2、Lonstein根據1970-1979年期間普查的結果得出的意見是:側凸角度的進展與原來角度大小成正相關,同年齡和Risser征呈反相關,如原側凸角度小於19°者,其Risser征為2、3或4級(或ⅠⅡ、Ⅲ、Ⅳ度),僅有1.6%發生進展,而另組側凸角為20°-29°,Risser征為0級(未骨化)或1級(Ⅰ度)其進展率高達68%。另外哈林頓因數(Harringtonfactor)與進展也有一定關係:即指側凸所包括的脊椎節段數除側凸角度所得值。非進展型者平均值為2.7,如超過3.4則為進展型。在單一因素中側凸類型也有一定關係。雙側凸比單側凸發生進展機會大,雙側彎中腰段及胸腰段的側凸比胸段側凸發生進展可能性大。因此要根據患者不同年齡、側凸類型、不同臨床表現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