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區別

呼吸,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在這裡跟大家講呼吸可能你會覺得可笑,連呼吸都需要教嗎?是的!

小孩子的呼吸是最自然輕鬆的,但隨著我們長大迫於各種壓力、身體和體態的變化,讓我們絕大部分人不再會呼吸。大部分人的頸痛、腰痛、運動受傷、運動時呼吸不暢等都和不正確的呼吸模式有很大關係,每一次不正確的呼吸會讓你不該發力的肌肉發力從而變得緊張,該發力而不發力的肌肉功能逐漸減弱,問題便隨之而來。

而我們每天又需要進行21000次左右的呼吸,每一次錯誤的呼吸都會身體造成一點的細微損傷,那結果可想而知。

這篇文章裡,我們主要分析下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區別。

首先是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很淺層的呼吸,腹部常呈現緊縮,吸氣時,橫隔膜活動不易下降,助骨的擴張被局限住,只能些許的胸口上提,造成吸入的氣體量少,因而只到達上肺部,由於身體直立時,上肺部的血液供給量比下肺部來得低(血液為氣體交換的運輸媒介)。

相對地,每次的氣體交換率就很低,導致身體必須加快呼吸節奏,或者有時會突然歎氣、打哈欠和幾口的深呼吸,來彌補每次的呼吸量不足,否則體內的二氣化碳無法有效地排出,累積過多會產生問題.胸式呼吸本身不是問題,可是,若長期地習慣於此呼吸,就會是很糟糕的狀況。

我們的身體天生具備防衛機制,當遭遇危險時,交感神經系統會發揮相關機能,以應付緊急狀況的壓力,胸式呼吸為此狀態的象徵顯現,基本上,當外在危險壓力解除後,所伴隨的胸式呼吸也會消失,倘若事後,思考反應卻不停地再回憶揣測,將會對身體形成了無形的內在壓力,這令身體會誤以為危機依然存在,促使交感神經持續地作用著,以維持身心緊急備戰的狀態。

長期下來,副交感神經的放鬆無法適時地作用,最後影響到腸胃的消化吸收,血液內的營養也就無法補足,然後,身體細胞及大腦便獲得不夠的能量滋養,身體的機能活力欠佳,更麻煩的是,大腦思考持續地消耗更多的能量在臆測想像上,造成供不過須的失衡狀態,耗弱了腦神經,爾後,頭昏腦漲、偏頭痛、失眠等症狀如影隨形.除此之外,橫隔膜的活動被限制住,無法提供鄰近的腸胃按摩刺激,腸胃的蠕動不佳,連帶影響消化吸收變差。還有,深層的肺葉因氣體無法到達,長期地荒癈不用,肺部機能開始萎縮退化。

基於以上的種種因素,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胸式呼吸為最糟糕的呼吸模式。

我們再來看一看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膈肌猶如活塞般地上下活動,因吸氣時,腹部放鬆,橫隔膜可以充份地下壓,推擠腸胃造成腹部凸出,吐氣時,腹部肌肉內收,橫隔膜上提,腹式呼吸能對腸胃產生極佳的按摩效果,刺激著腸胃蠕動。

相對於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比較不會有腸胃消化吸收的問題,且氣體能滲透至微血管分佈密度高的下肺部,有著良好的氣體交換率,因此呼吸節奏緩慢,易令心智狀態放鬆安穩。

所以基於以上的優點,我們非常適合用腹式呼吸,並且這種呼吸模式被很多專家學者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