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醫生說拔牙後1天內萬萬不能吐口水,這是為什麼?這幾點拔牙事項你需要知道!

一般人人都會長智齒,平時沒什麼事,但一旦疼起來,恨不得立馬拔掉。智齒拔完後,醫生都會讓你含著棉球回來,而且在一段時間內還會有口水跟很多血,這時候醫生會說拔牙後1天內不能吐口水,為什麼?

1、拔牙後1天內絕對不能吐口水

因為在吐口水的過程中,會使拔牙創內癒合的血塊也被吸吮出來,這樣會使本來已經止血的拔牙窩再次出血。簡單來說,就是吐口水你總會先一吸然後再吐出來吧,這樣的動作會容易導致口腔內癒合的血塊被吸吮出來,會使原本已經止血的創傷處再次出血,很難止住。如果拔牙窩血塊沒有凝固好,那就很可能會產生幹槽症啦~所以,拔牙吐口水要慎重哦~

如果拔牙後24小時內若口水太多,那就輕輕咽回去,第一天流血很正常,但大量的出血就需要看醫生了。第二天情況會有所好轉,一般只會有少量血絲,這個時候雖然不能刷牙但是卻可以輕輕漱口了。第三天基本上就不會出血了,如果還是出血,建議立馬就醫不要拖。

2、拔牙後24小時內不要刷牙漱口

拔牙後會有一個拔牙窩形成,拔牙窩內有血塊凝固,如果刷牙很容易破壞形成的血塊,漱口也是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用力漱口。

3、拔牙後需要冷敷而不是熱敷

很多小夥伴會為了讓創傷口癒合的更快,往往會選擇熱敷,但在這裡,耿直的河馬牙醫要說的就是,拔牙後需要冷敷而不是熱敷!前三天可以用涼水(5~10度左右,不要用冰塊,防止凍傷)在術區冷敷。每冷敷15分鐘,需要休息15分鐘以上。正確的冷敷有助於減輕術後的腫脹、出血、疼痛。

4、拔牙後2小時以後才可以進食,注意休息

飲食需要清淡溫熱,一周以內忌煙酒,不能吃辛辣刺激、過熱、過硬的食物,同時要保證足夠的營養。術後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疲勞,前三天不能進行劇烈運動,一周內不要用過熱的水洗臉洗頭洗澡,一周後拆線。

那麼哪些情況下需要拔牙呢?以下根據牙齒鬆動的病因分別介紹。

1.牙周炎:牙周炎是引起牙齒鬆動的主要原因之一。牙齒鬆動最常見的病因是牙槽骨的改變,典型的牙槽骨改變是牙槽骨吸收。一般將牙槽骨吸收程度分為三種:第一種程度是牙槽骨吸收至牙頸部,相當於牙根長度的l/3。第二種程度是牙槽骨吸收至牙根的一半左右,相當於牙根長度的2/3左右。第三種程度是牙槽骨吸收基本上接近根尖。以上三種吸收程度的牙齒均可發生不同程度的鬆動。醫學上將牙齒鬆動分為3度:第一種程度的牙齒鬆動i度左右,通過治療,牙齒可以保留。第二種程度的牙齒鬆動ⅱ度左右,也應該保留。保留的方法是作牙髓去除後,將牙齒磨掉一些,醫學上稱為磨改牙體。必要時作鬆動牙齒結紮固定術。經過牙齒固定後,將咀嚼的力量分散,減輕咬合創傷,以免引起牙周組織的再創傷。第三種程度的牙齒鬆動為ⅲ度左右或ⅲ度以上。如果是孤立牙或牙列的最末端或是缺牙兩側的牙齒應考慮拔除。如果年老體弱多病,不能拔牙或者因其它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血液病等不能拔牙時,可以將牙髓拔除後,保留牙根,醫學上稱為失活磨短。

2.根尖周炎:根尖周炎也是引起牙齒鬆動的原因之一。由於牙根尖周的組織發炎,炎症性滲出物增加,導致牙齒伸長而鬆動。根尖周炎引起的牙齒鬆動一般採取根管治療,消除感染,使牙齒恢復牢固,因此,根尖周炎引起的牙齒鬆動一般可以保留牙齒,無需拔牙。而當根尖周炎合併有其它病變時,如死髓牙形成殘冠、牙髓底穿通等情況下,則應該拔除患牙。

3.囊性或腫瘤性病變:當某些部位的牙齒位於囊腫內或腫瘤區時,也可以引起牙齒鬆動,這是因為骨組織遭到了破壞而引起的。臨床上在處理這類牙齒時原則上是要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和患牙。

4.創傷牙合:牙齒創傷牙合會破壞牙槽骨,引起受壓側的牙槽骨垂直性吸收。創傷牙合牙齒鬆動是否保留,需要根據牙x線片來決定,如果x線顯示牙槽骨嚴重吸收時,則應儘早拔除患牙;如果x線顯示牙槽骨吸收不嚴重時,則可以先行失活磨改以保存牙齒。

5.牙外傷:牙外傷包括牙冠和牙根折斷兩種。如果是牙冠外傷可以保留牙根,將來作牙根的牙髓治療,利用牙根作樁冠修復牙冠。如果是牙根中下段折斷,可以在牙髓處理後,作牙根內固定技術以保留牙齒。如果是牙頸部發生折斷,一般需要拔除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