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燈色隨季走 保護視力沒煩惱

據臺灣《康健》雜誌報導,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蕭弘清建議,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找出一隻最適合你家的燈泡。

1、按季節選顏色

燈的顏色稱為色溫,數值越低,光的顏色越黃。燈泡色偏黃光,色溫約3000K左右;偏白光,色溫約5000K(中午室外的陽光)—7000K。有的光源,色彩較為混亂,不利孩子的大腦發育,因此,在選擇兒童燈具時一定要慎重。兒童燈具的光源色溫建議選擇2700K—4100K之間,暖光,顏色發黃,比較柔和。燈色的選擇還會影響家中的氛圍,在一定溫度下,人在黃光的環境裡會流汗,但在白光下就不會,因此蕭弘清建議,家裡的燈應該要有換季的概念,冬天適合用黃色營造溫暖的感覺;夏天則建議換成白色創造涼爽感。

2、按用途選種類

不同的空間會有不同的使用習慣,例如,需要大面積、長時間照明的環境,如客廳、房間適合用螢光燈;經常開關燈的樓梯間、廁所,就適合能夠快速亮滅的LED燈;冬天的床頭、浴室如果使用會發熱的白熾燈,不僅能照明還兼具保暖。

3、按面積選亮度

在家居照明中,一般都按每平方米3—5瓦的光源進行配光。比如房間的面積為15平方米,那麼這個房間的基本光源配備應該在45—75瓦左右。也可以按照光通量(單位是流明,Lm)來算,數值越大越亮。蕭弘清指出,一般居家照明大概需要150—300Lux左右的照度(Lux=Lm/m2),所以只要知道空間是幾平方米就會知道總共需要多亮的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