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肝陰虛怎麼補?你該這樣飲食!

肝陰虛是常見的醫學代名詞,其實這類患者大多數都是肝臟比較虛弱,無法帶動人體的正常代謝功能,所以人們的身體經常會出現代謝功能下降,並且會有身體的疼痛,心情也會感覺到煩躁不安,並且會出現全身乏力的症狀,這樣會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危害,在平時不僅僅要通過吃藥的方法慢慢的調理,也可以配合食療的方法進行修復,多吃一些鴨肉,豬肉,雞蛋,牛奶等等,這些食物首先是可以溫補身體的,能加快全身的氣血修復,同時達到補血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許多食物也有相生相剋的地方,在吃了一些食物後是不能和其他的食物搭配,否則會引起副作用。

鴨肉 性平,味甘鹹,能滋陰養胃。《本草匯》說它“滋陰除蒸”。《隨息居飲食譜》稱它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胃生津”。民間也認為鴨是最理想的清補之物,陰虛體質宜食之。

豬肉 性平,味甘鹹,有滋陰和潤燥的作用。清代醫家王孟英說:“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止消渴。”《本草備要》亦載:“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精液,澤皮膚。”所以也適宜陰虛體質者食用。

雞蛋 性平,味甘,不僅能益氣養血,而且無論雞蛋白或雞蛋黃,均有滋陰潤燥的作用。雞蛋被醫學界認為是很好的蛋白質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黃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質。凡陰虛之人食之頗宜,尤其是雞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間習慣用雞蛋與豆漿同食,更有益處。

牛奶 性平,味甘,不僅營養豐富,更具有滋陰養液、生津潤燥的功效。歷代醫家對牛奶的滋陰作用頗多讚譽,或稱牛奶“潤肌止渴”,“潤皮膚”,“潤大腸”,或曰“滋潤五臟”,“滋潤補液”。凡體質屬陰虛者,宜常食之,裨益頗多。

甲魚 性平,味甘,有滋陰涼血作用,為清補佳品,對陰虛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備要》中說它能“涼血滋陰”。《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甲魚可以“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所以,甲魚對陰虛血熱或陰虛火旺、虛勞骨蒸者,更為適宜。甲魚的背殼,又稱鱉甲,也有滋陰補血作用,陰虛之人食之亦宜。

龜肉 性平,味甘鹹,能滋陰補血,故陰虛者宜食之。《醫林纂要》中就曾說它能“治骨蒸勞熱,陰虛血熱之症”。由烏龜殼加工而成的龜板或龜板膠,同樣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陰虛之人也宜服食。

干貝 又稱江珧柱、馬甲柱,為一種海鮮食品。性平,味甘鹹,能滋陰補腎。《本草求真》說它能“滋真陰”。《本草從新》稱它“療消渴”。干貝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屬高蛋白食品,故陰虛之人宜常用干貝燉湯,最為有益。

海參 有滋陰、補血、益精、潤燥的作用。《藥性考》說它“降火滋腎”。《食物宜忌》亦載:“海參補腎精,益精髓”。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海參能“滋陰,補血,潤燥”。海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補益,又能滋陰,陰虛體質宜常食之。

蛤蜊 性寒,味鹹,能滋陰、化痰、軟堅。古代醫家認為“蛤蜊功同蚌蜆,滋陰明目”。明·繆希雍曾經指出:“蛤蜊其性滋潤而助津液,故能潤五臟,止消渴,開胃也。”可見陰虛體質或陰虛病人,包括糖尿病、乾燥綜合症、結核病以及腫瘤病等,食之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