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憑什麼他做到了這5點,就成了日本國寶級醫生

生命君開小號啦更多腦洞大開的心理知識請移步“讀心研究所”翻牌子(ID:duxinyanjiusuo)

燈光可不可以打亮一點,

那樣大家才可以看清楚我年輕的臉。

這是年逾百歲的日本國寶級醫師日野原重明演講前的開場白。

日野原重明就是這樣一位風趣幽默、笑容純真的百歲老人。他把體檢引入日本,並經過20年努力,將糖尿病、高血壓等“成人病”一詞,改為“生活習慣病”,喚起了百姓防未病的健康意識,還開設了日本第一家安寧醫院,普及安寧療法。

作為知名暢銷書作家,他每年有超過100場演講,需要頻繁出國工作,但仍在百歲高齡時堅持每週抽一天時間給患者看病。

為捍衛自己的健康,這位老人有很多維持百年的好習慣,而且凡事好奇,什麼新事物都想挑戰,90歲開始學習水彩畫、音樂指揮、訓練肌力……

從老年心理學的專業角度來看,這些要素正是老年人“樂活”的關鍵。在那次演講中,日野原重明分享了他百歲人生中的五大體會。

人生不只是活著,更要好好活

日野原重明說,自己在65歲準備退休那年遭遇了劫機,被解救後平安生還,他便把接下來的人生看作別人賦予的,認為只有快樂地度過,才對得起別人的付出。此後,他每天一睜開眼都會盡全力去活,什麼事都想嘗試,身體也開始更多地動起來。

他這種心態積極又陽光,是對自己愉悅的接納。其實,無論青年人還是老年人,只要明確面對生活的態度,就不會再被雞毛蒜皮的瑣事困擾,才能把重心轉移到有意義的事情上,少了抱怨和絕望,多了活力和動力。

積極的心態比運動更能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準,接受過積極心理暗示的老年人不僅在行走、保持平衡等方面表現更好,還能強化積極的自我認知,削弱消極的衰老想法。

向所有偶然學習

日野原重明緊跟潮流,有自己的社交網站且常常更新,用他的話說是“永遠做新的事,就永遠不會老”。選擇一個新的學習內容,多數得於偶然,比如日野原重明看過一本好書,就有了把它改編成音樂劇的想法,於是88歲時成了劇作家。當他患肺結核臥床休養時,因為無聊在白紙上畫起五線譜,那一年便學會了作曲,並發現了音樂療法。

有些人總是把“老了”、“不中用了”掛在嘴邊,這會成為拒絕接觸新事物的藉口,阻擋了自己終身學習、發掘潛能的可能。老年人也要向世界熱情地張開雙手,多認識新朋友,做沒有做過的事,體驗不同的生活,那樣才能越活越年輕。

維持30歲的體重和腰圍

日野原重明從30歲至今一直維持著60公斤的體重。他秘訣的頭一條就是健康飲食:每天早餐喝一杯果蔬汁,並在裡面放匙橄欖油,這種自製飲料既能穩定膽固醇,又能補充能量;然後再喝一杯加了大豆卵磷脂的牛奶,吃根香蕉,配杯咖啡。

他午餐飯量很小,只吃幾片餅乾及一杯牛奶。晚飯相對豐盛,每週吃兩次沒有油花的牛排,其餘5天選擇魚類,再搭配一大盤蔬菜,如萵苣和花椰菜。

日野原重明強調,飲食上不用太苛刻,今天多吃一點,過幾天少吃一點就好。但需要堅持的準則是,每餐比八分飽再少吃一點,而且要少吃甜食。運動方面他從來不偷懶,儘量給自己多創造鍛煉的機會,比如堅持不搭電梯,走路常兩步並成一步,每週雷打不動地跑步等。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每個人體質不同、身體狀況差異也很大,應量力而為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固定下來形成好習慣。

擁抱夢想

日野原重明從沒放棄的夢想是世界和平,尊重生命。他每個月都會去各個小學演講,和小朋友們進行關於“生命”的對話,把珍惜生命的想法播種在孩子心裡。

夢想從來不分年齡、不分階級,任何人都值得擁有,它可大可小,五花八門。

每個人心裡都應插上“兩個翅膀”,一個叫夢想,一個叫實踐,相伴而行。有了這對奔向藍圖的翅膀,心裡才有希望和依託,才能獲得“自我實現”的需要。比如,一個長壽夢,就要從每天的飲食、睡眠、運動等方面慢慢實現。

對生活相對枯燥的老年人來說,這種“實現”更重要,子女和老伴應時常鼓勵,不要以“不切實際”的評價打消他們積極的念頭。

活出死亡

作為一位看盡生死離別的醫生,日野原重明在1983年寫了《如何活出死亡》一書。他領悟到“醫生不只是要擋在疾病前面,更要有與患者一同承擔死亡、面對死亡的勇氣與感性”。於是,他積極推廣安寧照護,陪伴沒有治癒希望的患者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給他們提供身、心、靈的全面照顧,讓他們安靜、有尊嚴地逝去。

日野原重明認為不怕老、不怕死,才能活出光彩。但在思想觀念較傳統的國人

眼中,“死亡”二字是不吉利的,真要面對時就會無法克制地恐懼、傷感。我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要學會接受身體在衰老的事實,像日野原重明那樣“活出死亡”。

現在比較流行的死亡課程,目的就是説明人們建立科學的死亡觀,學會正確地對待生死,鼓勵人們通過正視死亡來更加珍惜生命、珍愛健康,學會感恩,並獲得勇氣繼續前行。▲

編輯: 落光

本期

心理智囊團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