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夏季食療守住四法則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沙瓊】入伏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炎炎烈日也在提醒著大家即將進入“上蒸下煮”的時節,暑濕病即將進入高發季。那如何防暑濕呢?其實就在每一頓飯。

夏季沒食欲,飯都吃不下怎麼辦?“其實夏季食療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多健脾、多喝水、忌貪涼、少生冷。”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國藥膳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晉介紹,中醫認為暑邪易耗氣傷津,暑多夾濕,長夏應脾,脾主運化水濕,脾虛之人,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濕阻中焦脾胃,自然沒胃口,所以,多吃些祛濕的食物是很重要的。

健脾胃:紅小豆、薏苡仁熬粥

很多人夏季食欲不振,大多是因為濕氣重,張晉主任推薦可以多吃些紅小豆、綠豆、薏苡仁等,都可以用來煮粥,可以稍微稀一些,多攝入水分,這些食物都具有祛濕的作用,比較清淡,利於調節食欲。

此外,可以吃些鴨肉,也是屬於性涼之物,避免燥熱上火,可以加些陳皮,做成陳皮鴨,起到健脾胃的作用。

還有黃瓜、苦瓜、絲瓜、冬瓜、薄荷等都是利水祛濕、健脾胃的好食材,中醫認為芳香醒脾,能提振食欲,甘涼食物,可以清火生津。

多喝水:綠豆湯、代茶飲都是好選擇

夏季出汗多,體內水分減少,必須及時補充,否則就口乾舌燥,排尿減少,張晉主任指出,綠豆湯是夏季一寶,是解暑良藥,簡單實用,效果好,可常飲用。還可以多喝酸梅湯、烏梅飲等,這些都是補充津液的好方法,可緩解暑熱耗液傷陰引起的口幹口渴。

多喝些代茶飲,比如薄荷茶、菊花茶、金銀花茶、玉米須煮水等,但是這些茶飲偏寒涼,需要根據體質來選擇,虛寒體質的人不適合喝。

長期在空調下工作的白領們也是可以服藿香、紫蘇葉等辛溫解表發散濕邪之品。

少生冷:涼菜冷飲適當控制

天熱都喜歡吃涼的,感覺口裡涼爽了,身體也涼快了,但實際上吃過多會傷陽氣。很多人夏季喜歡吃涼菜,甚至要放在冰箱裡冰鎮後再吃,其實這還是需要控制的,少量吃可以,但是不能天天這麼放開了吃涼菜,畢竟有些涼菜沒有經過熱加工,容易滋生細菌,引起腹瀉等問題。

張主任特別提醒,要控制冷飲和寒性水果的量,可多食性平的水果,如蘋果,少食容易上火的食物。夏季吃冷飲過多,也不利於秋冬季節的身體健康。

忌貪涼:空調溫度別太低

外面烈日當空,出門2分鐘流汗5小時有沒有?但是即便這樣也別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尤其是溫度開得很低,更不要放開了吃冷飲,張主任特別強調。

排汗是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是有利於身體降溫的,如果長時間不出汗,反而體內濕氣無法排出,更易生病,濕重生痰容易在體內瘀滯。所以,別長時間在空調房裡,更別溫度調得太低,每天出汗還是很有必要的,即《黃帝內經》所言“暑熱汗出勿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