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髖關節有積液怎麼治療?

最近在路上經常看到有些年輕人在進行一種叫輪滑的運動。這種運動是穿上特製的鞋子。這種鞋子,每只鞋子上帶四個輪子。他們叫他輪滑鞋。初學者只是慢慢的滑行。而熟練的掌握者,可以快速的在路上滑行。我要說的是初學者。這裡面有一個動作要領。就是快要摔倒的時候,不要往後躺,而是往地上坐。讓屁股承受所有的重量,而不是讓頭著地。他們認為屁股上的肉多抗摔,其實也不無道理。就像我們冬天在雪地行走的時候。往地上摔倒,也是坐在地上。但我們要注意屁股有一個關節叫髖關節。經常受到壓力,髖關節會積液。會給我們帶來病痛。

髖關節積液大多由於髖關節滑膜的炎症引起,炎症時細胞滲透性增強,關節腔產生大量積液。

臨床表現

關節疼痛、腫脹、緩慢跛行,快走跛行明顯,腹股溝處有壓痛,髖關節屈曲、內收受限,下肢略呈外展、外旋狀,平臥床上,身體擺正可見骨盆傾斜,兩腿長短不齊,可有患肢比健肢長0.5~2cm。主動、被動內收,外旋髖關節時疼痛加重。

檢查

應用超聲可檢查出髖關節腔的積液及滑膜病變。髖關節滑膜炎X線片檢查,主要表現為髖關節囊陰影膨隆,關節腔積液嚴重時,可見股骨頭向外側移位,關節間隙增寬。磁共振檢查髖關節間隙內見少量長T1,長T2積液影。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檢查進行診斷。

1.一度滑膜炎

以關節疼痛為主,關節腫脹不明顯或伴有輕度腫脹,走路咯吱彈響,上下樓或用力時關節疼痛或有不適感。

2.二度滑膜炎

關節腫脹,疼痛不明顯,下蹲或打彎有不適感、個別患者出現肌肉萎縮,過度運動後腫脹。早晨症狀比較輕,晚間加重。

3.重度滑膜炎

關節腫脹、疼痛比較明顯,並伴有積液、骨刺、游離骨。骨質增生:關節疼痛,腫脹明顯,上下樓更厲害,僵硬不靈活,活動時有咯吱彈響聲。

治療

治療過程中,關節要停止活動,甚至可能制動,目的是減少積液分泌,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關節功能喪失,肌萎縮,誘發關節的其他病變。採用藥物快速有效控制滑膜炎症,配合正確的功能活動,可以加快積液的吸收。

預防

主張治療與功能鍛煉同時進行,避免愈後併發症,康復後的保健至關